
“陕派话剧”《生命册》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
11月4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重庆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备受瞩目的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结果揭晓。由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陕西演艺集团·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有限公司出品的话剧《生命册》荣获“文华剧目奖”。

“陕派话剧”《生命册》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
蝉联大奖,在激烈竞争中续写荣耀
作为三年一度的国家级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中国艺术节是我国规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盛典。作为艺术节核心奖项,文华奖代表着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平,其中“文华大奖(文华剧目奖)” 更是行业内的标杆荣誉。

“陕派话剧”《生命册》斩获第十八届“文华剧目奖”
据悉,本届文华剧目奖的评选尤为激烈,全国60余家申报主体共推荐145部作品参评,经初评、复评等多轮筛选,55部作品进入终评名单,登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展开最后的比拼。最终,仅15部作品摘得“文华剧目奖”。
此次获奖实现了多重意义的突破:对于话剧《生命册》而言,这是继2024年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再获国家级殊荣。对于陕西人艺来说,这是继3年前话剧《主角》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摘得“文华大奖”后,再度携“茅奖”改编之作登上全国舞台艺术最高领奖台,蝉联大奖。对于陕西而言,这是继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以来,陕西舞台艺术精品连续4届斩获文华大奖(文华剧目奖)。《麻醉师》《大汉苏武》《柳青》《主角》《生命册》5部获奖作品中的4部都是话剧,“陕派话剧”这一金字招牌熠熠生辉,充分彰显了“陕派话剧”的深厚底蕴与持续创新力。
五年磨剑,文学经典的舞台重生
“这份荣誉是对全体演职人员最大的鼓舞!我们既自豪又倍感责任重大,这不仅是陕西人艺的荣誉,更是‘陕派话剧’的荣誉。”陕西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宣说。

话剧《生命册》改编自作家李佩甫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作品,以主人公“丢”(吴志鹏)的视角,讲述了他与老姑父、骆驼、虫嫂、杜秋月、梁五方等人的人生故事。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细腻的细节刻画与生动的语言表达,将生命意义的揭示与沉思推向观众的内心深处,让观众感受生命的韧性、接受灵魂的洗礼,这也是作品备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生命册》这一容量巨大、结构恢宏、人物众多,且长达38万字的长篇小说,转化为几个小时内可触可感的舞台艺术,并非易事。“个体阅读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舞台剧要让上千名观众同时认可人物形象,难度远超普通剧目。”李宣坦言。

对此,“茅奖改编专业户”陕西人艺,凭借成功将《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三部茅奖作品搬上舞台的经验,在一级编剧李宝群、一级导演宫晓东以及多位国内业界大咖的加盟下,开启了精益求精的创作之路。主创团队先后召开十三次专家研讨会、完成八次剧本修改、十三次剧目全方位打磨,以五年磨一剑的耐心与敬畏,完成了对《生命册》原著精神内核的深度提炼,实现了从文学经典到戏剧经典的创造性转化。
“紧凑的叙事与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诠释让人目不转睛地沉浸其中。”重庆观众陈女士表示,4个多小时的超长观剧体验对于她来说是头一回,却让她意犹未尽。与剧中的多位主人公一起经历生命的跋涉,是一次精神及艺术上的双重享受。

截至目前,《生命册》已演出50场,并且延续了自《白鹿原》《平凡的世界》面世以来,陕西人艺“未演先售”的成功商业模式。今年初,《生命册》300场演出合约提前签订,进一步印证了陕西人艺文学经典戏剧化的市场认可度。
深耕笃行,“陕派话剧”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陕派话剧”发轫于“文学陕军”的现实主义传统,以舞台艺术为载体,传承文学精神内核,实现了厚重的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已经成为陕西文化的重要名片之一。
今年8月11日,中共陕西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擦亮‘陕派话剧’金字招牌”。这为陕西话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并将持续推进“陕派话剧”创作行稳致远。


话剧《平凡的世界》剧照
从改编《白鹿原》开启“茅奖IP +舞台艺术”的探索,到《平凡的世界》引发全国观众的情感共鸣,再到《主角》《生命册》接连斩获国家级大奖,陕西人艺始终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创作导向,在现实主义土壤中持续深耕。就连刚刚在上海完成首演的新作《星空与半棵树》,也延续了这一创作基因——将文学经典的深度与舞台艺术的感染力相结合,逐步构建起独具陕西气质的戏剧品牌。如今,“陕西人艺 + 茅奖改编”已成为中国话剧界极具辨识度的标签,不仅每次演出都收获口碑赞誉,更形成“未演先热”的市场效应,实现了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

话剧《主角》剧照

话剧《星空与半棵树》剧照
载誉归来,新作接力。11月8日、9日,陕西人艺文学名著改编新作《星空与半棵树》将亮相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向陕西乡党汇报“文学剧院”的最近创作实践。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挖掘更多优秀文学IP,打磨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舞台作品,不辜负各界的信任,让‘陕派话剧’的魅力感染更多观众,为陕西建设文化强省贡献艺术力量。”李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