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安康“硒”引力为何这么强?

安康宣传 2025-11-07 09:37:40

陕西安康的“硒”引力为何如此强劲?答案藏在这片81.87%都是中高硒土壤的“世界硒源中国硒谷”。自人类追求健康生活以来,如何从自然禀赋中获取可持续发展动力成为永恒课题。安康历经四十余载探索,将深埋地下的硒资源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引擎,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命题提供了鲜活样本。

这座被誉为“中国硒谷”的城市,富硒土壤不仅孕育了覆盖种植、加工、康旅的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更成为连接生态财富与百姓致富的桥梁。从紫阳茶山的云雾缭绕到汉江两岸的产业集聚,一颗小小的“硒”元素,正释放出引领区域发展的巨大能量。

11月7日至10日,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即将在此启幕,它将如何展示安康的“硒”魅力?又将为人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当人们谈论健康农业时,“富硒”二字已成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注脚。一方面,富硒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产业的集聚与升级正重塑中国农业的价值链。

全国富硒产业已从局部地区的“特产经济”,跃升为覆盖20多个省市的战略性产业。据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数据,从陕西安康、湖北恩施到江西赣州、宜春,广西贵港,湖南桃源,黑龙江方正、海伦等地,富硒农业已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产业规模与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这一变革背后,是政策、科技与市场的三重驱动。‌政策层面‌,国家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富硒大市场;‌科技层面‌,植物源有机硒强化、纳米硒制备等前沿技术成为竞争核心;‌市场层面‌,“硒+健康食品”“硒+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模式加速涌现,推动产业从“量增”转向“质变”。

然而,产业繁荣也伴随着挑战。“有产品、无标准”“有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全国亟需建立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在标准化建设领域,安康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主导制定《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等163项标准,其中《土壤中硒含量等级》成为国家标准;建立全国首个硒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当健康消费浪潮席卷全球,富硒农业正以年均15%的增速重构农业格局,2024年中国富硒产业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这一趋势背后,是全球40多个国家、中国72%的县(市)属于低硒或缺硒地区的现状。从各地特别是安康的创新实践来看,硒元素已成为连接健康与财富的黄金纽带。富硒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通过科技创新与标准建设,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选择在“中国硒谷”安康举办,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多重优势的集中体现。

安康市土壤硒资源分布图图源:“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天然硒库的资源密码。安康作为中国硒资源的核心区,其1.9万平方公里土地中81.87%为中高硒土壤,土壤硒均值达0.6mg/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3倍,并伴生锌、锶等20余种微量元素,形成全球罕见的天然富硒带。中国科学院监测显示,安康农产品硒转化率超90%,茶叶、魔芋等产品硒含量为普通产区的3—5倍。紫阳县自1978年开展硒资源研究,开创中国天然富硒产业先河。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合作,焕古镇茶农的硒强化技术使有机硒含量提升40%,保留传统绿茶“硒香”特质,使紫阳富硒茶成为全国富硒茶的标志性品牌。

硒业进阶的安康实践。如果说硒资源是老天爷赏饭吃,那么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则是一个重大考题。四十余载发展,安康建成1831个富硒现代农业园区,培育4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富硒茶、魔芋、生猪等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四十余载积淀,“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23亿元,跃居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9位,“安康果蜜红茶”更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四十余载深耕,安康走出了一条“资源普查—标准制定—全程管控—品牌营销—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进阶之路,实现了从“卖原料”到“卖标准”的质变,为资源型地区产业升级提供了科学路径。

硒旅融合的创新典范。安康不仅是资源宝库,也是创新模式的探路者。通过“硒旅融合”模式,形成了“因硒兴旅、以旅促硒”的良性循环,为全国提供了“硒+X”的融合发展样板。平利县蒋家坪村以茶园观光步道串联千年古茶树与悬崖民宿,成为全国借鉴的典范。汉阴县“硒游记”研学线路融合富硒茶园与“三沈”文化景区,镇坪县“硒氧康养”项目依托森林富硒环境打造负氧离子浴场,石泉县硒田综合体构建三维硒循环系统,均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展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可行路径。

图源:“安康工信”微信公众号

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在安康启幕,不仅是行业盛会,更是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变的关键节点。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大会的催化作用,需要打好四张牌。

“复刻牌”。安康通过建立全国首个硒产品溯源体系、攻克高含硒水制备关键技术、制定163项标准构建标准体系,以及打造“秦巴优品硒有安康”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为全国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特别是《安康市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的颁布实施,为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提供了法治化范本。这种从“单点突破”到“全链赋能”的进阶之路,正是当前全国富硒产业最急需的“方法论”,也承载着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希望。

“连接牌”。本届大会创新推出“硒望之桥”2.0计划,以叮咚买菜富硒专区等平台为核心枢纽,联动1000个前置仓网络,实现富硒产品直达25座城市消费者餐桌。通过组织大型商超、电商平台专场对接会,依托“线下展销+线上直播”双渠道模式,有效破解“产在深山无人识”困境。此前安康在杨凌农高会,通过“与辉同行”团队直播赋能,单场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印证数字化渠道对产业升级的倍增效应。

“标准牌”。大会专题论坛聚焦“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国家监管部门、科研机构及主产区代表,破解“有产品、无标准”的行业痛点。论坛期待推动各产区建立“标准互认”机制,打造“技术—认证—市场”全链条赋能平台,并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体系,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这种从“各自为政”到“协同发展”的转变,标志着产业走向成熟。

“创新牌”。大会是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的“发布厅”,集中展示植物源有机硒强化、纳米硒制备等前沿技术,培育产业新质生产力。安康高新区实践表明,纳米硒生产线显著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硒量子点材料在医疗检测领域的应用突破,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富硒农产品是落实“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理念的绝佳载体,通过5个国家级科创平台和3个院士工作站赋能,推动“硒+健康食品”“硒+生物医药”等新业态发展,让“吃得健康”成为人们美好生活日常。

有网友说:“安康的今天,预示了明天的‘硒’望。”随着全国富硒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暨富硒农产品博览会的深入推进,安康的“硒”引力必将更加强劲,为全国富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责任编辑:白睿祺 赵森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