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陕西子洲:凝聚帮扶强合力 助推农民稳增收

地方动态 2023-03-20 13:51:3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子洲县各级帮扶力量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巩固、拓展、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发力,突出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精准帮扶,多措并举帮助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依托乡村振兴政策,子洲县因地制宜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一般养殖户养殖成本和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依托乡村振兴政策,子洲县因地制宜利用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一般养殖户养殖成本和风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能”聚合优帮扶。着力构建“势能+效能+动能”的帮扶工作机制,统筹帮扶力量,压实帮扶责任,细化帮扶任务,强化帮扶举措,提升帮扶实效,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一是选优派强释放势能。健全完善包镇抓村帮户三级联动的帮扶体系,将最强的领导力量、最优的帮扶资源向乡村振兴示范村倾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联系包抓乡镇,80个省市县帮扶单位选派104支驻村工作队,319名干部开展驻村帮扶,确定5469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脱贫户、监测户20787户,实现县、镇、村、户帮扶力量全覆盖。二是助农增收发挥效能。统筹组织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带头调研走访、了解实情、倾听诉求,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的思路,推动发展劳务输转、庭院经济、农村电商、设施农业种植、规模养殖等产业。三是典型宣传激发动能。深入挖掘各级帮扶力量助推产业发展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综合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短视频、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中药材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天芪公司、子洲黄芪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全程溯源,中药材种植补贴措施不断完善,推动新建中药材基地2万亩,三川口镇黄芪种源基地200亩。

中药材产业集聚发展。依托天芪公司、子洲黄芪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全程溯源,中药材种植补贴措施不断完善,推动新建中药材基地2万亩,三川口镇黄芪种源基地200亩。

“三链”融合强产业。各级帮扶力量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首要任务,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原则,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一是壮大产业链。深入走访群众、全面吃透村情、充分规划论证,大力发展“4+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通过讲产业发展政策和前景,逐村逐户上门与村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算各家各户收入的小账,引导群众流转土地参与村产业发展,助推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扩规增量、提质增效。二是提升价值链。依托帮扶单位资源、人脉优势,邀请县内外专家和科技特派员定期为村民进行市场营销、农业产业技术培训,让农民成为“土专家”“田秀才”,引导镇村坚持“产出来”“管出来”两手抓,推进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聚力培育推广“子洲山地苹果”、“子洲黄芪”等黄土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目前公共品牌已授权5家符合授权标准的龙头企业,并签订公共品牌使用协议,形成了具有我县特色的网络销售品牌。三是紧密利益链。指导乡村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的联农带农长效机制,让村集体、农民更多分享农业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帮助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合作组织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采取“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形成政府搭平台、市场牵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链条。

“四措”并举稳就业。各级帮扶力量坚持把脱贫群众稳岗就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认真落实过渡期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增收渠道,确保每个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一是数据监测。每月动态掌握脱贫户和三类户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建立“一库五册”台账,健全完善稳岗就业外出务工、公益性岗位、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三本台账”,对帮扶村所有劳动年龄段内劳动力、省内省外外出务工未返乡人员、返乡回流人员进行全面摸排,精准掌握务工人员就业状态。二是入户核实。积极对接组织各级帮扶干部、镇村干部、网格员等力量下沉村户,摸清有意愿输转人员,特别是三类户的务工需求,分类制定帮扶措施,同时加大与各地企业联系对接,确定重点用工企业和岗位清单。三是岗位推介。多渠道实时更新发布就业政策与动态信息,灵活运用通过“秦云就业”小程等平台,组织开展企业用工招聘、网上招聘、送岗位信息下乡入村等活动,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脱贫户、三类户帮助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群众在家门口稳定务工。配合开展劳务用工“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招聘等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发布68家企业1400多个岗位需求,推送就业信息、就业岗位,打通务工人员就业“最后一公里”。四是就业服务。加大对农民工等返乡人员创业帮扶和引导力度,激发群众创新创业活力。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1805人,特色技能培训203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3076人,配合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发放补助596人354.6万元,向4578名外出转移就业的脱贫劳动力落实一次性交通补贴150万元。开展创业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累计培训人员443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0万元。

山地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完成淮宁湾、三川口、苗家坪等乡镇改造提升果园1.1万亩,山地苹果挂果面积达到7万亩。

山地苹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完成淮宁湾、三川口、苗家坪等乡镇改造提升果园1.1万亩,山地苹果挂果面积达到7万亩。

“双线”发力促消费。为解决农产品因疫情影响导致的滞销难题,各级帮扶力量结合实际制定消费帮扶计划,通过搭建展销平台、拓宽网络销售、培育壮大电商、组织线下购买等方式,打出消费帮扶“组合拳”。一是扩大线上销售规模。积极动员干部为帮扶村、帮扶户农副产品进行代言,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快手、直播间等平台帮助宣传推介小米、红薯、红葱等土特农产品,充分利用“832”、淘宝、京东等销售平台,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注册展卖农畜产品。二是拓宽线下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商会、慈善机构等各方面社会力量,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采购帮扶村和帮扶户产品及服务;依托“万企兴万村”行动,联系对接县内外民营企业采取采购、代销等形式,帮助镇村特色产品对接外部市场;动员农超、学校、医院、机关食堂积极采购脱贫村农副产品;鼓励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带头消费帮扶村、帮扶户产品,帮助农民群众销售农副产品。2022年度,在各级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的努力下,全县累计完成消费帮扶4400万元。

核桃种植户喜获丰收,小核桃成“富民果”。核桃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完成子洲县康养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淮宁湾镇大型核桃精深加工厂1个,瓜则湾便民服务中心西沟村、三川口牛薛沟村、砖庙镇董家焉村、何家集镇曹家沟村、苗家坪镇田山渠宏泰苗木专业合作社小型核桃5个粗加工厂,其中大型加工厂加工核桃300吨,小型加工厂加工核桃150吨,不断延伸核桃产业产销链条。

核桃种植户喜获丰收,小核桃成“富民果”。核桃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建设完成子洲县康养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淮宁湾镇大型核桃精深加工厂1个,瓜则湾便民服务中心西沟村、三川口牛薛沟村、砖庙镇董家焉村、何家集镇曹家沟村、苗家坪镇田山渠宏泰苗木专业合作社小型核桃5个粗加工厂,其中大型加工厂加工核桃300吨,小型加工厂加工核桃150吨,不断延伸核桃产业产销链条。

“五小”经济添活力。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一村多样、一户一项目”的要求,各级帮扶力量积极鼓励引导农户特别是脱贫户和监测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持续提升组织化水平,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发展庭院特色小种植。引导农户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庭院生活区与种植区,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闲场地,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等特色作物,打造一批微菜园、微果园。二是发展庭院特色小养殖。动员群众利用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选择适合庭院养殖的特色优良品种,支持养殖湖羊、肉牛等家畜,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益。三是发展庭院特色小手工。立足乡村特色资源,会同乡村两级干部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特色产品,支持有条件的农户利用庭院建立特色食品加工作坊,进行农产品、食品加工制作;挖掘发展加工刺绣、缝纫、剪纸、面花、柳编等手工艺品,培育乡村工匠,创响子洲乡村特色品牌。四是发展庭院特色小买卖。鼓励带动有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利用自有庭院开设小超市、小卖部、小吃店(摊)、小菜店(摊)、农家乐、家政服务、小旅店、小修理、小电商、物流配送等生产生活服务,为村民提供便利,增加农户经营收入。五是发展庭院特色小作坊。积极推进庭院经济与手工作坊融合发展,指导支持有条件的脱贫户、监测户建立小作坊,利用自有庭院发展农产品(面粉、食用油、小杂粮等)、食品(面食、豆腐、粉条等)加工等,农产品(面粉、食用油、小杂粮等)、食品(面食、豆腐、粉条等)加工等,让产区变加工区,民房变加工场,农产变致富品。(任勇勇)

  责任编辑:辛晓霞 韩存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