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学位供给和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满足日益增长的优质学位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今年有一个变化是,各地在继续加力完善基础教育设施的同时,明显开始加大高中教育资源的提质扩容,有的地方甚至还把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纳入了提振消费政策。
今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里就把“有序扩大普通高中学位总量供给,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增加学位供给1.53万个”写进了年度重点工作里,同时也毫不意外地又进入了西安市2025年30项为民实事之中——近日印发的《2025年为民实事实施方案》里详细披露了具体新建扩建学校名单,还进一步明确——“2025年,开工新建扩建高中8所。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2022年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后,西安每年新建改建学校的数量分配中,高中学校呈现出提速之势并占到了总数的四成之多,是一个肉眼可见的趋势和风向。
1.新建扩建8所高中
一项目计划9月完工
今年开工新建扩建的8所高中,包括市直属1所、莲湖区1所、长安区1所、高陵区2所、鄠邑区1所、浐灞国际港2所。先来看具体包含哪些学校以及各项目所设定的完成时限。
1.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新建实验楼项目
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系西安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示范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5年12月。
2.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
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是莲湖区属省级示范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5年9月。
3.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运动场馆建设项目
西安市长安区第三中学,是长安区属省标准化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6年8月。
4.西安市高陵区走班教室综合教学楼及地下车库建设项目
此项目实施主体为高陵区属省级示范高中——高陵区第一中学,项目完成时限2026年12月。
5.西安市高陵区第三中学宿舍楼及地下车库建设项目
西安市高陵区第三中学,是高陵区属省标准化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6年12月。
6.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中学扩建项目
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中学,是原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学于2023年4月更名而来,现为省标准化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6年5月。
7.西安市鄠邑区第一中学教学综合楼和风雨操场
鄠邑区第一中学,是西安市鄠邑区属省级示范高中,项目完成时限2026年6月。
8.西安市浐灞右岸高中项目
这是唯一新建的一所高中学校,项目完成时限为2026年6月。据2024年11月发布的《西安市浐灞右岸高中项目初步设计招标公告》显示,这所学校位于浐灞国际港灞河右岸,北辰大道以北、展业路以东、锦槐路以南、下桥梓以西,占地约63.4亩,招生规模36个班。
上述八所学校中,除了高标准新建一所高中之外,有7所是扩建,其中,省级示范高中4所,其余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所以,新建扩建高中学校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提质扩容,以现有优质普通高中的校舍资源为基础,通过新建教学楼、学生宿舍、运动场馆等,快速推动一批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重点增加县域和人口密集区学位。而且,从8所高中学校分布来看,既有高中教育资源更丰厚的“城六区”,还兼顾了相对薄弱的“五区二县”。
2.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是缓解中考压力
提高升学机会的重要举措
新建扩建高中学校数量之大,其实并不意外。
一方面,众所周知,2019年西安市启动实施的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市累计新建、改扩建了数百所中小学、幼儿园,三年间热火朝天地硬件建设,大大带动了西安基础教育从“能上学”向“上好学”转变,在近几年新建扩建学校总数在相对减少的现实语境里,8所也就显得比较多了。另一方面,也是最为关键的,不只是西安,全国很多城市和西安一样在加大高中教育资源供给。
通俗地说,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两大领域,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还无法对二者“一视同仁”,而是存在着显著的“厚此薄彼”,加之因为“普职比”的存在,传导给初中学生家长极大的压力,所以,缓解普职分流焦虑的呼声一直没断过。
变化出现在2022年。当年修订《职业教育法》时,没有保留之前的“普职分流”,转而提出“普职协调”。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被媒体认为拉开了本轮普通高中扩招的大幕,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文件中使用的是“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字样,并就如何“优质”给出了指引,原话是这样表述的:“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增加学位供给,并结合实际优化招生计划安排,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托管帮扶县中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适应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愿望,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
今年1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这份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里再次回应了百姓期待,强调“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随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这一好消息直接被新华网收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些话,让家校群沸腾了”一文中。
对此,北京大学副教授王耀璟撰文认为,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是缓解中考压力、提高升学机会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加大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增加普通高中的学位数量,尤其是在学位供给不足的地区。国家发改委在2025年1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4年全年新增普通高中学位60万个。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有效缓解高中阶段教育的学位供给不足问题,提高学生的升学机会。未来,我们期待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投入,增加优质普高学位,进一步缓解中考压力。同时,应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的结构,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选择。
有媒体梳理现已公布的2025年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发现,北京将比上年增加3000人左右,成都预计新增投用普高招生学校10所以上,浙江更是把“2025年新增公办普通高中新生学位2万个”写进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25年,高中阶段教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1所
除了开工新建扩建8所高中学校之外,西安还计划在年内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包括幼儿园2所、小学3所、初中5所、高中1所,其中,碑林区1所、莲湖区1所、雁塔区1所、灞桥区1所、阎良区(航空基地)1所、周至县1所、高新区2所、经开区2所、浐灞国际港1所。分别是:
浐灞国际港第一学校(原浐灞第四学校)于2025年7月完工。
高新区中创区F6-02地块新建小学项目、高新区中创区A5-01地块新建小学项目、西安市经开第三学校初中部、西安市经开第四学校、西安市第十二中学于2025年8月完工。
西安市雁塔区丁白村城改项目配套幼儿园、西安市周至县二曲街道北关幼儿园、西安市灞桥区湾子村九年制学校、西安市远东第二中学2025年9月完工。
西安市阎良区(航空基地)第二小学计划于2025年12月完工。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中,大多数是改扩建,新建学校主要分布在高新区、浐灞国际港以及灞桥区高铁东城。从计划完成时限来看,丝路科学城中央创新区A5-01地块新建小学项目、F6-02地块新建小学项目、浐灞国际港第一学校(原浐灞第四学校)这三所新建学校将于今秋新学期投用。
种种迹象表明,有序扩大普通高中学位总量供给的同时,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领域还将持续加力。可以看到,继2024年下半年传出长安一中新校区将落户常宁新区后,前不久,西安爱知中学又签约落地幸福林带区域。一所所名校动向的背后是,以品牌化带动均衡化,强化名校辐射功能,以此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基础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西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25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看到,西安今年要推出多项政策,其中,“今年6月底前制定国土空间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而在4月底前计划制定多份文件,包括“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设教育强市有关意见”“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以及“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及职业行为规范”。
3.教育专家刘鹏:
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
为后续高考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4月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教育专家刘鹏。刘鹏表示,扩大普通高中学位总量供给,主要考量满足教育需求、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适应教育改革趋势四个方面。随着西安常住人口的增加,如2018-2023年期间,常住人口从1191万人增长到1307.82万人,对高中学位的需求也相应增长,需要扩大供给以确保更多学生有学可上。通过增加学位,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减少因学位不足导致的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普高的情况,缩小区域、城乡之间在高中教育资源上的差距,使教育机会更加均等。缓解热门学校的招生压力,避免过度集中的择校现象,使各高中学校的生源更加均衡,有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均衡发展。响应国家教育改革政策,如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为学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为后续高考综合改革等奠定基础。
刘鹏表示,2023年,西安市级财政高中教育专项资金投入1.4亿元,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完善高考综合改革“1+9”西安模式,构建起“双新”改革三级推进工作机制,创建了众多优质学科基地和精品示范课程,多所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还组织了省级示范高中与县域高中开展结对帮扶。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及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平衡学业成绩与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等。要想高质量发展,西安需继续加大高中教育投入,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学校形成特色。
义务教育阶段方面,刘鹏表示,近年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资源,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新建城区和城乡接合部的学位紧张问题可能依然存在;学生的学业负担需要进一步合理控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队伍的结构和素质有待优化,部分地区教师资源短缺。下一步,需要优化学校布局,根据人口变化和城市发展合理规划新建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深入推进“双减”政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学前教育阶段方面,西安实施了公办幼儿园扩容提质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和普惠幼儿园,增加学位供给,提高了公办园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完成国家和全省公办园在园幼儿达到“双50”的任务目标。但学前教育资源在区域上分布仍然不均衡,部分地区入园难问题仍然存在;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下一步,需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加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待遇和专业水平;完善学前教育监管机制,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效衔接。(记者 杨鹏 任婷)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