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交集团回应公众关注八大焦点问题 努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与体验
近期华商报持续关注公交等车难现状,市民网友也给西安公交提出了众多好点子。在4月11日本报举行的公交发展研讨会上,西安公交集团也对大家关注焦点进行了一一回应。
建议:加强地铁衔接,减少与地铁重复
回应:持续系统优化线网结构
近年来,西安公交集团结合地铁陆续开通运营,在持续系统的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加强与地铁衔接,减少与地铁重复线路。
以260路为例,地铁8号线开通后,将260路延伸调整与地铁8号线形成衔接,同时对高峰时间和空间断面调研分析,增加了北长安街凤栖路口至西部大道文苑北路口在7:40-8:15和18:10-18:40高峰尖时段的区间车次,加密发车频次,缩短发车间隔。
同样,以原121路为例,日客运量仅30人次,且与其他线路及地铁线路重复,因此对线路进行了裁撤,同时节约出运力,新开通了S25路,进一步加强了曲江二期高密度客流区域与地铁8号线的衔接。
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调整线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的线路因客流小缩了两站,就有市民不断投诉,调整3天后只能又恢复了。因此,当前对于线路调整是十分慎重的。市民对于公交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每个人都会存在自己的出行需求,而公交线路主要是解决客流流向相对集中的大多数市民的出行需求,因此难以达到每位乘客的理想要求。
建议:砍掉“僵尸线路”,合并重复线路,填补地铁盲区
回应:近3年新开调整152条线路
公交集团表示,这个建议也是他们近年来的主要工作方向之一,通过公交线网优化来优化资源配置。
随着地铁成环成网,公交集团以“减复线、强接驳、填空白、优服务”为思路,减少与地铁、公交的复线,加强地铁覆盖盲区、高需求区域的服务保障和空白区域的公交覆盖,抽密补疏,提高城市公交线网整体效能。
近3年累计新开调整常规线路152条,裁撤、合并20条低效重复“僵尸”线路,减少重复线路372千米,填补服务空白160千米,公交线路与地铁的接驳率由89%提高至99%。
建议:多关照郊区出行
回应:抽密补疏,线网覆盖增加7.3%
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等车难,甚至缺少公交线路,仍是大家关注的突出问题。公交集团表示,持续关注新建、新开发以及城市外围原有公交线网未覆盖区域,按照公交行业管理部门“抽密补疏”的基本原则,近年线网覆盖增加7.3%,不断扩大公交覆盖范围。
同时,通过开通定制公交、网约公交等多元化服务产品,为客流强度较低,但又实际存在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区域市民提供点对点或区域化的集约型公交出行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偏远郊区群众反映无公交,又迟迟解决不了,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未提供基础配套设施。公交设线、延线的前提是辖区政府要提供公交场站支持,能够提供基础的停车充电调度设施,土地性质还要符合相关用地规定。这也是当前公交线路优化的难点问题,需要大力支持。
建议:多开些网约车,大车换小车
回应:已开通3条网约公交,再拓展
2022年4月,公交集团在航天基地南部区域开通了首条网约公交。截至目前,已累计开通3条网约公交,服务面积23.5平方公里,涵盖16个产业园和18个住宅区,写字楼60余栋,300余个中小型公司,大型商超2个,与5个地铁站接驳,累计运送乘客约45.6万余人次,解决了航天、浐灞、高新等区域内市民的出行问题。
网约公交采取“互联网+”实时拼单网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定站不定线”的需求响应服务,替代多条常规公交的服务功能,尤其针对区域范围大、道路网络密,但客流强度又较小的区域,可以较好的解决新建设、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出行问题。后续还将拓展网约公交服务模式,发展网约化的通勤专线、旅游直达等多样化服务。
关于更换小车问题,小型公交主要在客流较小的线路或时段使用,目前客流强度较大的线路暂不适合使用。小型车辆转弯半径更小、灵活性更高,在较窄的背街小巷、支微线路、短途地铁接驳线路、社区巴士、网约公交,以及特定需求的定制公交等服务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潮汐客流型线路可大小车搭配运营。但受资金影响,目前小车数量较少。
建议:多开社区巴士、定制公交
回应:已累计开通23条社区巴士
社区巴士是在层次化细分常规公交服务的基础上,主要连接大型居民社区或社区群与地铁站点、公交枢纽等主干交通或学校、医院、商超等功能性设施的短距离快速接驳型公交线路。目前西安已累计开通23条社区巴士,日服务9000余人次,有效解决了335个小区居民通过公交快速到达地铁站问题。
定制公交重点解决点对点的企业通勤出行、高校节假日出行及高断面集中客流出行等需求。目前已累计开通定制公交273条,运送乘客314.8余万人次。
后期将持续以客流需求为导向,推出通勤、校园、旅游、生活4大板块的多样化“公交+”系列定制公交出行服务,进一步满足集中客流群体的集约化出行需求。
建议:郊区开发区引入快速公交
回应:进一步扩大响应式停靠推行范围
为满足郊区、开发区等区域的快速出行需求,去年公交集团在10条线路推出响应式停靠服务,即无上下乘客的站点不作停靠,节省乘客5-10分钟的出行时间。
此外推出的定制公交,通过点对点的集中出行服务,也能有效满足远郊、开发区域市民快速出行,如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开通了由环山路大学城至地铁6号线国际医学站的定制公交,累计发车104班,运送乘客2600人次。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响应式停靠推行范围,拓展定制公交服务,方便市民出行。
建议:部分站点候车危险需改善
回应:努力优化基础设施
市民反映唐延路科技路口站南北方向南侧的站点,由于非机动车道窄公交无法进入,大家只能站在狭长的道沿上,上车下车均与电动车抢道,很危险。
据了解,今年3月唐延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完工,原站点处机非混合道路改造为机非分离道路,公交车辆进出站只能由外侧机动车道通行,由于站点处隔离带宽度限制(仅1.5米),不具备安装站牌及候车设施条件,将站牌及候车设施设置在人行道。
针对该问题,公交集团已与行业管理部门、辖区交警大队及道路建设单位对接时提出在现有条件下,建议通过施画斑马线、设置警示标语等措施,提示非机动车通过公交站台时要注意避让行人。目前,该站点处斑马线已施画到位,警示标语等设施近期将完成栽设。
此外,丈八北路科技路口十字东北角位置的公交站也存在类似情况,大家只能站在狭长的道沿上候车。
市民还反映有些站点候车环境差,设施不全。
公交集团表示,由于公交站点位置的选定由行业管理部门、交管部门等共同勘察确定,主要考虑客流强度、安全停靠、交通影响等因素。但有些站点位置处的人行道、机非分隔带因宽度、长度、行道树间距不足等原因,不具备候车亭建设条件。后续一方面将协调有关部门提升站台处候车亭栽设条件,另一方面也将持续优化公交、站牌候车亭等基础设施,方便市民候车乘车。
建议:公交能不能取消限速40公里
回应:无此规定,西安公交平均运速17.8km/h较去年提升5%
公交跑的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市民提到公交是否有限速40公里规定,建议取消。
公交集团回应称,营运车辆严格遵守法规有关限速要求,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路段保持安全车速,没有限速要求。但由于西安机动车保有量增加、高峰期间交通拥堵、公交专用道在辅道与非机动车混行等因素,导致公交车辆整体运行较慢。
结合近两年的道路微改造工程,同时通过开通区间车、大站快车以及响应式停靠等措施,当前西安公交平均运速17.8km/h,较去年同期的17km/h提升5%。
此外,还有市民反映公交存在过度礼让斑马线问题。近年来,随着信号灯设置的不断完善和市民出行安全意识的显著提升,城市交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基于此,公交集团进一步规范了礼让标准,即当行人在斑马线上通行时,本车道及相邻车道的车辆须停车让行,避免过度礼让行为。
对于当前西安公交的现状与发展,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公交供需出现了明显变化,市民出行习惯发生转变,公交客运量下滑,公交车尤其是平峰时段出现了不少“空跑”现象,市民也出现了更多的接驳型公交出行需求。
公交作为城市重要的民生工程,定位仍是聚焦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主责主业。今后将不断优化公交运力和线网结构,促进营运组织更加贴合客运市场需求;针对市民差异化、个性化出行需求,完善并推出定制化、网约化出行服务;创新运营模式,持续推行招手停、区间车、地铁公交联动发车等服务举措,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客流调研,以实际客流变化为导向,精细化、精准投放运力,努力提升市民出行效率与体验。如果公众对于公交线路、服务等有建议或意见,可拨打公交服务热线965315。(记者李琳 文/图)
来源:华商报大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