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榆林子洲县四大主导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地方动态 2022-11-10 11:04:28

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腹地,是国家主体生态功能区,属典型的农业县。近年来,子洲县立足实际条件,确定中药材、养殖、山地苹果和核桃为四大主导产业,通过“行政推动、示范带动、科技支撑、主体参与、三产融合”等措施,全县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脱贫攻坚期间发挥了产业带动的重要作用,为有效衔接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实际出发和系统推进相结合,高位推动。加强科学谋划,立足生态主体功能区、山区农业县基础县情和群众传统种养习惯等实际,将山区农业现代化作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全县产业发展布局从“十三五”初的“果业为主,多业并举”优化为“果药并举、南绒北肉”。体系化落实,县委每年制定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从种源畜源、种养栽培、基地建设、配套设施等全方位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仅“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投入逐年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投向不断聚焦、重点不断突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撬动社会投资51亿元。截至2021年底,全县山地苹果、核桃、中药材保存面积分别达到18.2万亩、22.7万亩、21.5万亩,羊子饲养量达到65万只。全县生产总值由2016年底的55.7亿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77.2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1.4:45.3:33.3优化为25.5:31.2:43.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046元增长到12816元。

二是坚持巩固基础与深化拓展相结合,融合互动。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建立县级领导牵头负责的主导产业“链长”制度,推进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建成牛羊定点屠宰场,羊绒交易中心,实施果品产销服务中心、羊绒分梳厂、果品加工厂等项目,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梯度增值。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马蹄沟中药材产业融合示范园、老君殿中欧国际扶贫产业园建设,推动形成产业区域增长极新高地。加强业态融合,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成县电商服务中心和148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观光、生态农业,依托陕果基地,建设裴家湾千亩油菜花基地,辐射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是坚持本土培育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内外联动。加强内培力度,引导流转土地23.6万亩,支持水电路等配套,扶大成线、以线带面,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79个、家庭农场484家。强化招商引资,编制完成全县农业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引进陕煤集团、陕果集团、应马安等大型企业,与整合后的县产投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其中陕煤集团投资2.8亿元,实施黄芪中药材综合开发项目,生产黄芪复配茶、固体饮料、化妆品日化等高端产品,提升了黄芪附加值。陕果集团投资3亿元,建设高标准果园2.51万亩,打造集育种、生产、科研、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企业,引领带动子洲果业转型升级,每年向群众支付土地流转费350万元、务工费1200余万元。应马安养殖公司投资4.6亿元,建设中欧国际扶贫产业园,直接带动18个乡镇、79个村集体、6271户农户养羊增收,户均增收1500元。全县形成了“链主”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合作社链上支撑的局面,带动全县2万余户脱贫户通过产业、就业等方式,户均增收900元以上。突出示范引领,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9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

四是坚持平台搭建与人才培育相结合,创新驱动。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积极与清华大学、西交大、西农大、西邮、中国农科院、中国药植所等高校院所签约合作,搭建中国黄芪研究院、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榆林分院、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暨宜居村镇建设研究中心、全国超细白绒山羊工程中心、陕北山地苹果研究院5个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结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开展重点技术攻关,黄芪药食同源试点获批。加强农村人才保障,推进人才向乡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引进刚性高层次农业人才49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3082人,其中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人才7人。

五是坚持质效并重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着眼长远。深化农村改革,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建成村集体经济项目446个,实现薄弱村清零目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很多村支部书记成为了该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苗家坪镇探索开展的“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支部推着产业跑,农民跟着产业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产业发展和基础组织建设实现了良性互动。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建成运行农产品追溯体系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强化品牌建设,累计认证有机农产品36个、良好农业规范63个、名特优新品牌5个,创建有机产品示范基地21个。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发发展路径,推进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山地苹果、核桃等林果产业不仅涵养了水分,增加了空气湿度,还增加了降水量,全县林草覆盖率由2016年的24.3%提升至现在的34%,降水量较10年前年均增加了65mm以上,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责任编辑:瞿永昊 李晨文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