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碑林区综治中心举行“金口碑调解室”特邀调解员及心理咨询师聘任仪式,首批12名特邀调解员和5名心理咨询师正式受聘上岗。这支由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资深心理咨询专家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将推动碑林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迈向法治化、规范化新阶段。
6月24日,西安市碑林区综治中心举行“金口碑调解室”特邀调解员及心理咨询师聘任仪式,首批12名特邀调解员和5名心理咨询师正式受聘上岗。刘攀峰摄
自西安市委政法委部署综治中心建设工作以来,碑林区秉持“整合资源、运用法治、注重实效、方便群众”原则,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等十大功能板块,于6月10日建成1500平方米的区级综治中心。这座“治理中枢”将以“金口碑调解室”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从“分散应对”到“系统集成”的质变。
作为西安市中心城区,碑林区辖8个街道、105个社区,常住人口75.68万,商业密集、人口流动大,曾面临矛盾纠纷“碎片化”化解难题。综治中心成立后,碑林区通过实现“多中心合一”,让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实现“一扇门受理、一站式办理”。“以前群众得跑多个部门的事,现在进一扇门全办了。”碑林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1+5+8+N”模式图说道,“1个接待大厅整合诉讼、信访等5大分中心,公安、人社、住建等8个行业主管部门常驻办公,更引入调解、仲裁、公证等N个专业性组织,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处置、全程跟踪督办’的闭环机制。”
近日,碑林区综治中心运用这套机制高效化解一起借款纠纷。2023年12月22日,某酒店因经营周转需要向某工程公司借款100万元,约定30天归还。借款到期后某酒店无力偿还,双方协商续借至2024年3月22日,某酒店提前支付了5万元利息,但此后某酒店再未向某工程公司支付欠款。“金口碑调解室”调解员张红接手这起纠纷后,联合多部门进行多次沟通协调。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这起长期悬而未决的纠纷,在综治中心得以妥善解决。
“没想到3个小时就拿到了工资,还解开了我多年的心结。”6月16日,因抑郁症被辞退、长期存在沟通障碍的王女士在碑林区综治中心感慨道。她带着对用人单位的不满而来,但在碑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调解员与心理咨询师的联合疏导下,不仅与企业达成和解,并且当场拿到了工资。
“金口碑调解室”整合了区内医疗、婚姻、交通、商业等多个行业领域的调解力量,同时吸纳了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中声望高、经验丰富的资深调解组织,旨在打造一支融合法律专业与心理疏导能力的综合性调解队伍。“未来,这支专业的调解队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的目标。”首批特邀调解员、碑林区调解协会秘书长张宏瑛说。
“我们不仅要解决‘事’,更要解开群众心中的‘结’,把事办好。”碑林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李宾介绍说,为提升综治中心实战能力,碑林区建立“三项核心机制”:研判预警机制,依托大数据分析提前介入群体性纠纷;协调调度机制,实行“多部门会诊”,高效化解复杂案件;督办问责机制,通过督办函和责任清单,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运行机制是关键。碑林区综治中心不断健全完善标准规范、上下联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并推动规范化建设向街道、社区延伸,形成“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就地化解”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