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度网格化模式优秀案例名单正式公布,碑林区南院门街道的案例《“多格合一”织密网“1666体系”暖民心》从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全国100个优秀案例名单。
“多格合一”织密网 “1666体系”暖民心
近年来,西安市碑林区南院门街道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结合实际打造“1666”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1套网格架构、6类赋能资源、6方治理力量、6张事项清单),优化提升辖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为辖区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夯实网格支撑力量。
接诉即办:架起民生服务“连心桥”
01主动治理 未诉先办
街道创新创建“七步工作法”,推动“接诉即办”从“有一办一”向“举一反三、未诉先办”转化,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
今年,街道网格中心12345热线服务平台收到一起针对辖区内噪音扰民的投诉工单。市民反映“隔壁餐厅噪音太大,影响日常生活。”接到诉求后,网格中心立即启动“接诉即办”机制,派出网格员到市民家中查看情况,虽经首次现场核查未发现异常,但网格员秉持主动治理理念,不放过疑点,分时段复查,最终精准锁定噪音源为商户厨房灶台与居民公用墙体共振。随后,网格员迅速采取行动,督促商户进行整改,要求其更换灶台方向,并重新做好隔音措施。在网格员的耐心沟通下,商户主动配合,迅速落实整改要求,噪音扰民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为了从根本上消除类似问题,网格员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开展“静音行动”,对周边商户进行全面排查,主动发现并解决多户噪音扰民问题。通过举一反三、将心比心的工作方式,从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切实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赢得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02多元治理 共建共管
街道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引导城市管理、公安、交警、消防等执法力量参与“接诉即办”工作。
2024年4月,街道网格中心12345市民热线平台接到市民投诉:碑林区大车家巷横巷通道常年被违停车辆堵塞,市民认为有严重安全隐患。横巷属“无名道路”(街道尝试申请道路命名未果),交警部门、城管执法中队均无法对该处违停车辆进行贴条处罚。行政区划的分割给这里带来“断头路”“邻避效应”“三不管”等种种问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执法主体不明,使横巷道路治理迟迟无法推进。
面对这一治理难题,街道召集交警、消防、城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组成工作专班,研究解决方案,推进横巷畅通。一方面实地考察,综合研判;另一方面,召开专题会议,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专业角度出发,围绕政策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阐述了权责归属、安全原则、道路法规等问题。最后,多方一致同意由街道主导在横巷道沿边安装一排地桩,交警部门协调配合对长期违停的车辆进行催挪,以彻底解决车辆违停无人管理的“急难愁盼”问题。经过多部门通力协作,一周后所有违停车辆均已驶离横巷。南院门街道在道沿边设置地桩、张贴警示标语、划“消防通道禁止占用”标识,彻底打通横巷道路,畅通出行“生命通道”,用心用情架起“连心桥”。
03依规治理 “即办”有据
为确保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合规办理,街道严格审批把关。在接到分派的工单后,对工单办理的重要环节执行“一把手”审签制度。凡涉及工单上报、退回工单的,均由街道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审核并签字批准后方可办理。作为本单位诉求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同志通过亲自把关每一件上报和退单工单,确保上报合理、退单有据,有效杜绝随意上报、退单现象。
网格管理:构建基层治理“全要素”格局
01多格合一: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多格合一”基层治理模式为基础,积极凝聚先锋、自治、专业、联动、代表、新质6方治理力量,让网格服务提质增效。
先锋力量:成立网格先锋志愿服务队,党员干部通过常态化参与网格志愿服务工作,定期展开系列整治行动,提升街巷院落人居环境。自治力量:依托辖区院落的“红色网格”,共建“碑邻里”小区邻里服务站,开展安全巡查、矛盾调解等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组织体系向居民“家门口”延伸。专业力量:精准布网着重打造“1+5+N”融合新模式,整合下沉网格的城市管理、司法、公安、消防、应急等执法力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志愿服务活动,联合检查,矛盾调解,充分发挥网格枢纽功能。联动力量:调动社工服务站、志愿组织等力量,针对网格内老人、儿童等其他特殊群体提供入户慰问、帮办代办、宣传教育等专项服务,把服务“移”到老百姓的家门口。代表力量:组织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世界无车日”等宣传视频拍摄工作,共同助力发展。新质力量:引导以“碑小骑”为代表的志愿力量参与各类服务实践活动,开展“风行‘雷’厉志愿者,共谱环保新‘锋’尚”“敬老服务,爱在重阳”等“五员先锋行动”,助力基层治理。
02全媒融合:打造治理声量传播矩阵
在社区网格化服务实践中,街道紧扣民生脉搏:开展“浓情元宵节·春暖网格情”睦邻活动,组织“用志愿服务织幸福网格”专项行动,推进“建强‘三支队伍’·激活‘基层堡垒’”网格员能力提升工程,举办“服务老兵·致敬八一”双拥活动,全年通过“微光聚力·网格闪耀”公众号构建服务宣传双平台。
特别是聚焦网格队伍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涌现出“网格员救助困难老人”“调解邻里矛盾”“排查路面塌陷隐患”等典型服务案例。创新推出的“亮眼护家园”“南院网事”专栏报道,以生动影像展现新时代网格员风采,多篇优质内容被市、区政务公众号平台转载,形成基层治理“南院经验”的传播矩阵。
03闭环管理:铺好治理事件处置“高速路”
街道充分发挥网格中心指挥调度作用,加强网格事件的规范上报、报送、处理、办结、考评的“七步闭环运行”流程。
结合“多格合一”,按照网格事项“采办分离”原则,通过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前沿哨所”作用,每日巡查首先发现网格事项;经社区、街道、职能部门承办;网格员最后对事项办结情况实地核实,形成闭环登记。完善“问题发现、流转交办、协调处置、结果反馈、督查问效”全链条闭环工作流程,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
通过构建基层治理“全要素”格局,街道实现“三个转变”——治理单元从“条块分割”向“全域融合”转变,响应机制从“单兵突进”向“协同作战”转变,服务模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队伍建设:激活服务保障“基层堡垒”
按照“1666”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体系,街道打造基层治理网格,建强多方力量参与的网格团队。
01志愿队伍:党建引领、服务先行
街道针对网格内特殊群体提供专项服务,调动志愿组织力量,引领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在钟楼社区老年餐厅,“碑小骑”和网格员们为老年人打饭送餐,悉心照料、热情服务;面向辖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网格员将餐食打包,并由“碑小骑”上门送餐。送餐服务解决的不仅是老人“一碗饭”问题,更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通过此类活动街道充分发挥了社区社会组织、“碑小骑”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牵引“幸福碑林”高质量建设和发展。
02人才队伍:常学常新、本领过硬
街道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加强网格员日常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治理水平高的基层网格队伍。街道网格中心定期邀请司法、警察、检察等专业力量开展各类专题培训会,为社区网格员集体“充电”,让他们打开解决纠纷、化解矛盾问题的新思路,促使网格员进一步精准把握居民需求,高效解决社区问题,在基层治理中化身“多面手”。
03网格队伍:协同联动、为民解忧
街道针对辖区内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网格员“首诊负责”化解日常纠纷,社区“金牌调解员工作室”攻坚问题,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统筹矛盾。这种分层治理模式既葆有基层自治的鲜活脉动,又避免了“小事拖大”的治理风险。南院门街道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与精细化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治理平台,以“枫桥经验”方式防范化解基层群众矛盾纠纷。
南院门街道以“1666”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为“金钥匙”,精准解锁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堵点,成功架起了一座座回应民声、纾解民困、凝聚民心的“连心桥”。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耕“1666”体系,让党建“红心”与民心“同心”同频共振,让网格“微治”撬动基层“善治”,为“六个碑林”建设贡献更多“南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