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铜川鸭口煤矿是著名作家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孕育地。路遥的胞弟王天乐当年就是这里的井下工人,正因为如此,这里才出现了路遥的身影,熟悉和感受了煤矿的路遥才萌生了抒写煤矿和矿工的念头,才有了后来挂职铜川矿务局宣传部到此深入体验生活和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文学巨著中,关于煤矿的描写几乎全是以鸭口煤矿为原型,书中主要人物孙少平是其弟王天乐的翻版,矿工安锁子、雷汉玉等二人则原名原姓地写入了书中。鸭口人都自豪地将路遥敬为本矿的圣人,鸭口人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

当时的矿党政睿智的认识到,路遥文化遗产是鸭口独有的文化矿藏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有了体现路遥元素的追求。2009年至2010年期间,在建设凤舞园文化广场的时候融入了路遥文化浮雕墙。新建成的员工食堂也以路遥名著《平凡的世界》中的“大牙湾煤矿”为依据,命名为“大牙湾酒店”。在办公楼旁设置了路遥在鸭口矿体验生活的巨幅照片板牌。同时还设想,在随后建立鸭口煤矿历史文化陈列室的时候,也增设有关路遥的内容。这时候,虽有建设路遥展览馆的呼声,却只能当做不切实际的夸大妄想直接放弃。做为一个地处偏远、以生产经营为宗旨的煤矿,能够对一个作家如此重视并做到这一点,已经是难竭力而为了。
2011年5月12日,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当时的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王芳闻与著名青年作家高鸿专程来鸭口追寻路遥足迹,当了解到鸭口矿党政将在企业历史文化陈列室设置路遥板块的情况时,王芳闻当场提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建成一个以路遥为主题的大型展览馆。矿领导苦笑着摇头了:资金何在?作为一个煤矿企业,是不可能对这种与生产经营毫无关系的文化项目进行投资的,数额很大的投资由谁承担?王芳闻却不气馁,表示:只有建设高规格的展览馆,才算是把路遥文化做大做好,你们鸭口矿的声誉效应也才能实现最大化。同时表示回去马上向省作协领导汇报。

回到西安的第二天,王芳闻就打来电话,说听到在鸭口建设路遥文化展览馆的设想,陈忠实、雷涛、贾平凹等领导都非常赞同,表示省作协将全力配合和支持。
仅仅几天后,王芳闻又来到鸭口矿,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经过建议与磋商,铜川矿务局党政已经同意,在鸭口煤矿建设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路遥文化展览馆。资金由矿务局承担,设计策划由省作协负责,鸭口矿配合。
紧锣密鼓,马上进入实施阶段。经过认真协商策划,制定了建馆方案:鸭口展馆3/5面积为路遥部分,着重展示路遥在铜川鸭口、陈家山两矿创作《平凡的世界》的过程,2/5为鸭口企业发展历程展示,以此布局力求路遥奋斗精神与矿工精神拼搏的完美结合。王芳闻表示省作协将会在策划和图文实物资料、艺术指导以及施工单位选择等方面全力以赴。

就这样,陕西省作家协会、陕煤铜川矿业公司(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各级党政达成了高度共识。伴随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强劲东风,一支浴着煤香的文化响箭,开始搭上强弓劲弩,只待引弓如月,就将在孕育《平凡的世界》的鸭口煤矿,划出最美丽的长虹——
2011年7月,骄阳似火,热浪袭人。然而,中国煤炭行业却遭遇了兴盛十年后的第一次市场寒流。原煤价格一跌千丈,市场销售全面疲软,企业经营掉入低谷,作为大型国企的铜川矿业公司当然不能例外。在这样的形势下,还舍得对一个与企业经营并无直接关系的文化工程进行投资吗?
关键时刻,铜川矿业党政发出了最关键的声音:在鸭口矿建设路遥文化展馆的计划不变,并力争于路遥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日前建成。铜川矿业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宋志刚强调说:路遥“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其精神与矿工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创新、能奉献”的精神完全一致。因此,一定要将二者结合好,弘扬好。越是困难,越是要加强文化建设,越是要用优秀文化和精神激励斗志,克难制胜。

第一步就是拿出设计方案。我曾经长期在《铜川矿工报》编辑文艺版,路遥关于《平凡的世界》创作历程的长篇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在报纸连载的时候,我就是责任编辑。因此与路遥以及其弟弟王天乐熟识,知道的事情也比较多。以报告文学形式首次将路遥在铜川创作《平凡的世界》的情况介绍出去的是我,后来又参与了八集纪录片《路遥》的拍摄,建馆的时候我正好又在鸭口矿担任党委工作部长,因为上述原因,就决定由我执笔起草展馆的设计方案。曾经当美工搞过不少展览,算是有点经验,干起来就比较顺手。也就用了三四天时间,就按照“一馆两内容”的思路,拿出了包括展厅总体布局、各大版块以及具体的板排图片设置、版面文字的详细布展设计,就连为讲解员准备的解说词也写好了。
经过王芳闻和矿党委书记兰阿利初审,又经省作协、铜川矿业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复审,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与此同时,矿业公司的规划、财务等相关处室也按照严格的招投标和资金运转程序投入工作。
经过仔细遴选,最后选定具有良好文化资质和设计、施工水平以及丰富建馆经验的西安唐风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承建。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唐风公司派出了最好的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伍,还在员工中开展了“知路遥、学路遥”的专项教育活动,组织反复收看有关路遥事迹的专题片,要求每个布展人员都必须阅读一遍《平凡的世界》,有效提高了施工队伍完成好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紧接着,美工平面设计组、雕塑组、装修组以及土方工程施工人员相继进入施工现场。在这段时间里,王芳闻忙着为展馆搜集展品,还亲赴陕北,在延川县和延安大学的路遥纪念馆协商,走访路遥的亲属,花费大量心血,又搜集到许多珍贵的图文资料。
一切准备就绪,在2011年8月30日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在鸭口.路遥文化展馆的施工现场,掀起了热烈的、紧张有序的劳动热潮。
响箭呼啸着,开始飞向闪光的目标——
展馆馆址选定在鸭口文化中心二楼的原舞厅。这是一处依山就势的建筑,从南面看,是一幢高六层的大楼,但从北面看,地面却仅有两层,等于是一处地下建筑。当展馆内装修基本完成的时候,一场阴雨,暴露出楼顶即地面广场部分渗水的问题。经现场勘察后,决定重新铺设广场防水层和新地砖。在施工的过程中,矿党委书记兰阿利亲到现场督导协调,从建筑材料、工具到施工质量都亲自过问。总经理张会县在繁忙的生产经营工作中,也不时来到施工现场指导。马坡副书记则是事无巨细的监管在施工现场,为了让我腾出身来,还主动分担了党委工作部的大部分业务。在地面防水处理施工过程中,兰阿利及时发现钢筋织网不合格,当场责令推倒返工;发现矿上有人向施工队高价出租水泥推车,当场找来牟利者严厉批评并协调纠错。那人嘟囔道:工程款是上面给的,何必这样抠门。兰阿利说:你懂不懂我们正在干什么?建路遥展览馆啊,岂能容歪门邪道。

兰阿利还特别召集唐风公司的设计和施工人员强调说:我们正在进行的决不是平常的一项工程,而是一件非常光荣又责任重大的文化事业。路遥老师的在天之灵在看着咱们,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文学界、各级领导和广大矿工、广大读者都在关注着咱们,决不可有任何的粗枝大叶。兰阿利教师出身,酷爱文学,也是陕西省作协会员,工作之余勤奋写作,还出版了两部散文集,是铜煤领导干部中为数不多的执笔耕耘者,对与鸭口有缘的著名作家路遥,自有深厚的情愫。
经过日以继夜的突击施工,确保了展馆地面防水处理抢在雨季前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矿上还紧急召回了退休后住在银川的曾给路遥拍过照片的矿工摄影家王清林,还抽调一名当年陪同过路遥的老同志专门搜集路遥遗物。

铜川矿业公司主要领导以及党办、宣传等部门,也多次来到鸭口矿建馆现场视察指导。
展厅的装修一结束,布展工作就开始了。省作协王芳闻带来了各种版本的路遥著作。还提供了路遥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桌柜,件件都是珍贵实物。与此同时,铜川矿工报社编辑杨春城,还提供了珍藏的铜川矿工报连载《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报纸合订本。鸭口矿还通过仔细的摸底查对,搜集到路遥当年下井时穿过的工作服以及安全帽和胶靴。王芳闻是全国知名度很高的女作家、女诗人,展馆中的“赋”就是她才华横溢的作品。在筹备阶段,她深入到矿工群众中感悟煤矿听取建议。在布展过程中,她又一直忙碌在现场,从展板上墙到展柜排列,件件亲躬,细致入微。路遥的著作,是她在展柜里亲自摆好;路遥生前穿过的外套,是她认真的叠好轻轻的放置。她对路遥老师的崇高敬意,就体现在这种饱含深情的眼神和精细入微的操作中,她的敬业精神,她的倾情投入,感动了所有参与布展的人。同志们都有一种共识:如果没有王芳闻的努力,想建成鸭口路遥文化展馆,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省作协提供的展品中,还有20余幅名家字画,都是陕西省作家协会提供的。具体说,是王芳闻奔走西东、不辞辛劳约请来的。字画件件都是泛着墨香的真迹,给展馆大添光彩。其中,有原中国作协党组书记、中国作家书画院长王巨才的“平凡世界,精神人生”,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忠实的“象牛一样劳动,象土地一样奉献”,有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雷涛的“风骨永驻”,有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的“平凡人生事,秉笔路遥知”,有李炳银、陈长吟、肖云儒、刘文西、傅晓明、周明、吴克敬、邢小利、高建群、冯积歧、方英文、王维亚、杨焕亭、王胜华、徐剑铭、石竹的题词,均是当今陕西乃至中国文坛的大家,又是专门为鸭口路遥文化展馆书写的精美力作,其中作家高建群的墨迹是摘录了悼念文章《扶路遥上山》的一段话,很长,而且还有为路遥造的漫像。高建群说他写这幅字画时是蘸泪而为,每个字都是用泪滴砸成的黄土圪瘩。路遥的魅力和影响,路遥生前文友们的真挚感情,由此可见一斑啊。除过名家字画,最为珍贵的,还是路遥生前所写——“人:仁忍韧”和“汹涌无声”两幅墨宝,悬挂在展馆内的路遥工作室的墙壁上,与凝神沉思的路遥雕像相映生辉。构成了可以诠释路遥意志品质的完美意像,也成为弥足珍贵的镇馆之宝。
从酝酿、策划、设计、施工到竣工,历时7个月时间,文化响箭终于到达神圣的目标。2011年10月31日,鸭口·路遥文化展馆正式移交鸭口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一座辉煌的文学圣殿就此巍然屹立在渭北黑腰带上。建成的展馆占地约600平方米。分“平凡的诞生”、“困难的日子”、“挫折的青春”、“辉煌的成就”、“巨星的陨落”。“采撷”、“静思”、“勤恳”、“文坛名家题词”以及相辅相成的企业展厅共10大部分,雕塑3组,路遥工作室1个,各种文物书籍50余件(套),影视放映、一体机、影像翻书等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诺大的展馆,同时可接待数百人参观。

走进展馆的大门,一头拓荒牛的雕塑威武挺立,牛的身后是两行遒劲的大字:像牛一样耕耘,象土地一样产出,这是路遥的名言,也是展馆的灵魂。接下来的内容按照路遥的人生轨迹次第展开,但却着重突出了路遥在铜川特别是在鸭口体验生活的内容,以及书中人物和环境与鸭口矿的密切关系。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书籍,一幕幕声情并茂的电视镜头,深情讲述着路遥在鸭口煤矿深入井下体验生活的情景,在铜川陈家山煤矿医院埋头写作的情景。路遥的人生历程在这里倏然复活,使人们沉浸在神圣的文学氛围里,也启迪于人生的感悟中。在鸭口矿部分,几代矿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报国情怀,艰苦奋斗的建设发展历史和辉煌业绩,又使参观者特别是年轻人受到了极具家国情怀和英雄色彩的传统教育。在强烈的震撼和感动中,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斗志得以激励。王芳闻秘书长感慨万端说:在已经建成的几个路遥纪念馆里,这个馆是最有特色的。因为它就建在作家生前的生活体验地,而且又是代表作《平凡的世界》。它同时又是路遥拼搏精神与矿工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完美结合,其价值其意义不言而喻。

鸭口路遥·文化展馆显现了鸭口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它属于路遥,也属于鸭口,属于文学艺术,更属于人民群众,吸引了省内外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一批批工人、农民、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机关干部、文艺团体纷至沓来。陕西省文联“青年文艺工作者路遥精神采风团”在副主席陈祥和秘书长刘平安的带领下在这里追踪路遥点燃激情;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安广文与参加“陕西文学周”的作家们专程前来参观;中国煤矿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刘庆邦还专程由北京前来,在这里留下了感慨动容的瞬间;陕西省能源化工作协组织了“能化作家为路遥展馆捐书活动”;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在宣传本市的“三个一”文化品牌以及铜川矿业公司“四个一”文化工程中,其中之一就是《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铜川市文联和作协、印台区、王益区文联和作协,都纷纷组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诸多文化单位和文学社团,都以“鸭口·路遥文化展馆”为支点开展活动。路遥精神,推动着铜川以及周边地区群众性文艺创作百花竟放,一片繁荣。
路遥不死,他永远活在广大读者心中,活在千千万万矿工兄弟的心中,他的英名、他的精神、他的作品将万古流芳。(杨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