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层气钻采分公司让职工在企业的“紧日子”中看见自己的“好日子”
6月上旬,在陕西省煤层气钻采分公司巴拉素项目现场钻机的轰鸣声中,一场关于“日子”的智慧实践正在生动演绎。在项目办公室,预算员成森正对着屏幕上的项目数据精打细算,每一笔支出都反复推敲;与此同时,在项目现场崭新的职工小家里,刚结束午班的李壮鑫正享受着冰西瓜绿豆汤,满脸都是惬意。这一紧一松、一俭一丰的鲜明对比,正是该公司用“紧日子”过“好日子”的具象表达。
思想突围:紧日子是生存智慧更是责任担当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行业挑战,该公司领导班子清醒认识到:“紧”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主动突围的生存哲学与对职工长远幸福的责任承诺。
成本管控,拧紧“水龙头”。该公司将“紧”的功夫首先下在成本这个“出血点”上。推行“全要素、全过程、全员成本管控体系”,从钻头、泥浆材料等大宗消耗品到办公纸张、水电费,实行定额消耗与超罚节奖制度。建立“物资共享池”,打破项目部壁垒,实现钻具、工具等资产的高效流转复用,设备闲置率大幅下降。采购环节推行“阳光竞价”,仅钻头一项,采购成本就压降了18%。动力系统“油改电”,仅此一项,年降本超300万元。
流程再造,向效率要效益。针对钻探工程环节多、周期长的痛点,该公司以“紧”促“快”,优化生产组织,加强后勤保障,减少钻机搬迁频次,搬迁与安装同步进行,非生产时间压缩了20%。升级数字化模块化设备系统,平均单井施工周期缩短了6天。一位项目经理感慨:“时间就是效益,流程‘紧’了,工期‘松’了,相当于从时间里‘抠’出了真金白银。”
技术挖潜,向创新要空间。该公司视技术为“过紧日子”的硬支撑。开创“地面双水平井分段压裂防治冲击地压技术”,实现单井弱化两层厚硬顶板,有效缩短了周期成本。全项目推广“一趟钻”完井技术、高效低耗压裂工艺,单位产能的综合能耗持续下降。公司生产服务中心成了“淘宝乐园”,报废的钻杆、磨损的钻头重新“上岗”,年创造修旧利废价值数百万元。
幸福升级:紧出来的资源流向职工心坎
“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更要落在职工的心坎上。”在该公司二届五次职代会上,公司经理程建文的这句话引发全场共鸣。
生活保障,从“将就”到“讲究”。持续改善一线职工生活环境,项目食堂迎来“舌尖上的革命”,科学定制营养食谱,按需开展特色家乡餐。投入专项资金将传统帐篷房替代为标准活动营房,空调、热水器全覆盖。
健康守护,从“身体”到“身心”。持续加大安全投入,配发更先进舒适的个人防护装备。新建的“职工小家”成为亮点,提供免费健康监测等服务。年度免费健康体检覆盖全员并增加个性化项目。工作服定期换新,劳保用品质量数量双提升。
精神家园,从“满足”到“丰盈”。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常态化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健步走等文体活动;项目一线职工书屋藏书突破500册,“金秋助学”精准帮扶困难职工子女,“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端午中秋春节福利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鼓励激励职工考取相应证书并实施一次性及月度奖励。对“创新创效”实施专项奖励,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小改小革,让智慧闪光、价值彰显。
双向奔赴:紧与好的辩证法凝聚奋进力量
陕西省煤层气钻采分公司的生动实践,深刻诠释了“紧日子”与“好日子”的辩证统一和良性循环。
紧是路径,好是归宿。管理上的精打细算、生产上的挖潜增效,并非终极目标。省下的资源、创造的效益,最终流向提升职工福祉的“蓄水池”,转化为更强的凝聚力、更高的归属感。
紧连责任,好聚人心。2024年,为提升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公司工会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最终决定将办公区域整体搬迁西安,实现了63年老企业奋进征程上的重大跨越,并一并解决了职工吃住行的大难题。公司管理层带头过“紧日子”,职工真切感受到“好日子”的甘甜,更加理解、支持公司的各项管理举措,形成了上下同心的强大合力。
陕西省煤层气钻采分公司管好生产经营的“钱袋子”,托举起的是职工日益充盈的幸福感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正如陕西省煤层气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牛鸿波在调研时所说“当职工在企业的紧日子中看见自己的好日子,这种共同体意识,就是新时代国企最坚实的竞争力。”(党瑞)
来源:陕西省煤层气钻采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