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秋高气爽,秦东魁来到了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他怀着对荆楚文明的深厚敬意,走进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文化殿堂,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首先,秦东魁一行步入的是曾侯乙展厅,看到不少陈列其中的精美文物,在参观过程中,大家的目光立刻被那组气势恢宏的青铜编钟所吸引。65件钟悬列三层,井然有序,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保存完好,音律齐全。秦东魁驻足良久,仿佛听见了《诗经》中“钟鼓乐之”的悠扬回响。“这是改写世界音乐史的发现,”他赞叹道,“古人以精妙的智慧,将礼与乐、数与艺完美融合,成就了中华礼乐文明的巅峰之作。”在曾侯乙尊盘前,大家细观察那繁复精密的透雕装饰,都惊叹于失蜡法铸造工艺的登峰造极。

随后,他们来到的越王勾践剑展厅。这柄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春秋青铜利器,静静陈列于玻璃展柜之中。剑身修长,泛着幽幽寒光,布满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处镶嵌的蓝色琉璃与绿松石,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凝神细看,剑身近格处“越王鸠浅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清晰可辨,仿佛将两千五百年前那段“卧薪尝胆”的传奇岁月重新唤醒。秦东魁感慨道:这不仅是越王的佩剑,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精神的象征。”

在楚国八百年展厅,大家欣赏了虎座鸟架鼓的浪漫奇谲、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的生动细腻,还特别关注了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国宝级文物,对湖北地区深厚的历史积淀与多元的文化面貌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参观途中,秦东魁与随行人员交流道:“文物是历史的亲历者,是文明的基因库。越王剑的坚韧,编钟的和鸣,无不体现着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内核。今天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青铜与泥土的组合,更是先民的智慧、信仰与审美,是值得我们代代守护与传承的文化根脉。”参观结束后,秦东魁与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张国梁及理事苏新刚一起合影留念。

此次参观虽短暂,却让秦东魁深受触动。他表示,湖北省博物馆不仅是一座陈列珍宝的殿堂,更是一座连接古今、沟通心灵的桥梁。他希望有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用心感受文物背后的生命温度,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