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陕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陕西日报 2022-12-21 10:01:28

近年来,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大力发展大漠蔬菜产业。图为6月30日航拍的该镇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园区里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展示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记者 李旭佳 摄

今年以来,从陕北高原绿洲到关中沃野平原再到陕南绿水青山,遍布其上特色各异的村庄以独特的“本地”角度发展产业、建设乡村。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全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我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振兴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

今年以来,从陕北高原绿洲到关中沃野平原再到陕南绿水青山,遍布其上特色各异的村庄以独特的“本地”角度发展产业、建设乡村。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全省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为我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振兴乡村指明了前进方向。

特色产业让村里人端起“金饭碗”

今秋,在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四娃圆梦家庭农场,1100亩富硒水稻喜获丰收。

“我们的农场是国家级示范家庭农场,也是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育中心。”四娃圆梦家庭农场负责人常四娃说,作为乡村“领头雁”,几年来,他培养出一大批农业管理、农业机械操作的实用技术人才,技术服务辐射横山、神木、延安等地,带动了周边地区水稻产业蓬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人才支撑是根本。榆阳区构建“人才+产业”“人才+机制”“人才+科技”多元化用才机制,不断推动创新技术、农业人才向农村集聚。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30亿元,202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8亿元。

在榆阳区古塔镇赵家峁村,一排排红瓦灰墙的新居整洁敞亮,高空滑索、丛林穿越、杏花溪谷……各个旅游景点已成为赵家峁村的经济增长点。

“现在,我能在合作社按股分红,还能在景区里务工,一年能有近7万元的收入。”赵家峁村村民、滑索项目负责人赵能山说。

赵家峁村党支部书记赵帅帅介绍,2021年村集体资产达80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人端起了旅游的“金饭碗”。

从“深度贫困村”到“旅游明星村”,赵家峁村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榆阳区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农居“三个美丽”工程,打造出赵家峁、黄家圪崂、赵庄等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探索形成“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人居环境整治模式,完成旧居改造1.7万户,新建美丽农居1400多户,被评为“全国农房建设示范区”。榆阳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年举办近百项“大美榆阳”系列活动,近三年文旅综合收入累计超过114亿元,成功创建全国文旅融合示范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村里越来越美了

日前,千阳县高崖镇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该镇主街道进行清扫。通讯员 孙庆秀 摄

12月16日下午,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吴庄村的保洁员田孟彩在屋里听到风声,担心路面上会有落叶,便起身拿着清扫工具出了门。

“以前出趟门,带回家半腿泥。现在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路上几乎看不到垃圾,厕所也改造成了冲水式的,家里和村里都越变越美了。”田孟彩说。

2018年,吴庄村开始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对全村3.28公里的主干道路进行拓宽硬化及“白改黑”,安装路灯180盏。同时,该村改造人畜饮水管网,建成日处理180吨污水的处理站2座,修建垃圾中转房3个。村里还成立了专职保洁员队伍,明确任务分工,设立奖惩制度。田孟彩便是其中一员,也是村里公认工作最认真的保洁员。

近年来,吴庄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要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上狠下功夫,村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幸福指数不断提高。2019年吴庄村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面子美了,里子也要美。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投资300万元建设村文化广场,并配套乡村大舞台、便民超市、老年幸福院、农民夜校等场所。尤其是乡村大舞台,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场所,还常吸引外来团队到村里租赁场地,进行表演。

吴庄村素有“诸葛封侯地、天台第一村”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如今,村里环境大幅改善,有效促进了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发展。去年,我们共计接待观光游客1万多人次,全村农家乐收入达40余万元。”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进华说。

放眼全市,汉中近年来积极实施“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去年以来,汉中通过整合涉农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筹资3.8亿元,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宝鸡市千阳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聚焦难点、分类施策,城乡统筹、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以全域规划为引领,千阳县制定了《千阳县加速六大统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和《千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配套五项重点工作导引,将全县分为县城周边、草水新区、北部台塬三个片区,聚焦垃圾整治、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五大重点,计划分年度创建省级示范镇4个、西府民居村4个、宝鸡市样板村15个、“美丽庭院”示范户2000户,争创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类县。

以“村分五类”进行破题,千阳县将65个村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保护、保留改善、搬迁整合五类(其中6个村具有两类属性),精准施策,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政策指向、资金投向、工作导向。

以“八金八银”为示范,千阳县突出打造“样板村”,示范引领全县其他村立足优势、整体跟进。根据全县65个行政村人文积淀、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品牌效应等因素,千阳县综合选定张家塬镇宝丰村、南寨镇闫家村等8个村为“八朵金花”,城关镇千川村、崔家头镇黄里村等8个村为“八朵银花”,作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城乡环境、人才队伍六大统筹的典型代表,引领全县其他村立足优势、整体跟进。通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千阳县实现“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村民变股民”的华丽转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千阳县通过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分类梯次推进确保改厕见实效、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种模式”、多措并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等举措,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记者李宛嵘张乐佳杨露雅)

记者手记丨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

“杏花溪谷,峁上人家”的赵家峁村,“庭前栽花,院中摘果”的古塔新村,“美丽庭院,栓正伙场”的新庙滩村……榆林市榆阳区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思路,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实现了因地制宜盘活乡村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

美丽乡村建设要找准定位。榆阳区将全区317个行政村分类确定为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等村庄,实现了全区村庄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纵观我省各地乡村,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产业资源、文化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均存在差异。乡村建设更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独特的“本地”视角,探索发展种类丰富的乡村产业,培育特色鲜明的乡风文化。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要回归到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上来,建设什么样的美丽乡村,如何建设美丽乡村,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意见和需求,解决好农民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要在改造提升的基础上保留好乡村本土特色,切不可让千篇一律的“网红乡村”遮蔽了原本的乡村之美。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有助于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还能通过留住美丽乡愁吸引乡村人才回流,推动乡村长远发展。(张乐佳)

基层心声

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吴进华:

将村景变成风景

吴庄村位于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以北3.5公里,紧邻天台国家森林公园。近年来,吴庄村坚持改善人居环境,在村内采取道路提升改造、卫生设施建设等举措,不仅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还促进了休闲农业发展。

2006年,吴进华成为吴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回忆说:“那时村里整体环境很差,村民自建的柴房、耳房占据道路,路上随处可见垃圾。尤其是下雨天,土路变成了泥路,根本没法出门。”

如今的吴庄村将村景变成了风景。每年夏天,游客络绎不绝,在产业园里采摘水果,在长廊下烧烤,在健身步道上散步……吴庄村已然成为汉中人夏天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会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态品质、生活品质、人文品质,打造更有温度、更有魅力的吴庄村,推动吴庄村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吴进华说。(记者杨露雅)

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文志:

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首场硬仗’,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民群众健康,事关美丽中国建设。墨守成规不行,亦步亦趋也不行,必须用革命的手段、超常的思维,探索新的路径、找到新的抓手、解决新的矛盾。我们通过‘村分五类’的设计和定位,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分层分类推进,解决了财政资金压力,实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让乡村振兴成色更足。”千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文志说。

胡文志说:“今后,千阳县将在不折不扣持续落实好中央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敢于创新,继续把人居环境整治往细里做、往实处做,为全面开展乡村振兴扮靓底色。”(记者李宛嵘)

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古塔新村村民徐海林:

乡村美丽才能住得舒心

以前村子“藏”在山峁里,有些窑洞破败还有倒塌的危险。现在村里盖起了形制统一的新房。榆阳区古塔镇古塔新村村民徐海林在房前屋后种了西红柿、黄瓜等,成熟的时候自家吃不完,还能送给亲戚朋友。

村里环境美观了,徐海林和乡亲们也住得更舒心了。

“我自己在外务工有一份收入,回到家也可以开农家乐。村里现在打造旅游产业,旺季时农家乐生意很好。村里还鼓励发展庭院经济,依靠售卖房前屋后种植的蔬菜,每年家里也有几千元的收入。”徐海林说。

近些年,古塔新村的基础设施完善了很多,通了水、电、天然气,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村里还建起了幸福养老院、休闲文化广场。“乡村美丽才能住得舒心,生活条件更好了,我们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足了。”徐海林说。(记者张乐佳)

镇坪县曙坪镇阳安村村民贺忠翠:

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

12月13日,寒风料峭,镇坪县曙坪镇阳安村夫妻树芍药园康养旅游度假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民贺忠翠经营的农家乐早已坐满了客人。“一晚上就有20多桌,除了周边游客,还有不少来购买药材的顾客。”贺忠翠说。

贺忠翠是镇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早在2012年,曙坪镇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刚刚起步时,她就辞职回乡办起了农家乐。

“一开始只有两层小房子,一年赚两三万元,还没出去打工赚得多。这几年随着生态康养旅游的兴起,我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旺季一天能接四五十桌,年利润有八九万元。”贺忠翠说。

近年来,曙坪镇用活生态资源,巧打“生态康养牌”,以4A级景区飞渡峡为重点,沿曙河流域打造“一线八景”,全镇形成中药康养、精品民宿、休闲观光等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来源:陕西日报

记者:陈志涛

通讯员:邹一铭

  责任编辑:瞿永昊 国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