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秦椒种植产区开展田野调查

为深入贯彻“三下乡”精神,将专业实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代表于2025年6月深入陕西省秦椒核心种植产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实地调研。此次实践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专业服务产业,在田间地头践行实训精神,深化学生对“三农”工作的认知,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扎根田间,在实践中悟“求知”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秦椒种植产区开展田野调查

三下乡的核心在于“深入基层”,而实训的关键是“学以致用”。抵达秦椒产区后,师生首先走进田间地头,与种植户同吃同住同劳动。清晨跟着农户学习整枝打杈,午后蹲在田埂记录病虫害防治措施,傍晚围坐在一起讨教秦椒品种改良的经验——从“线椒”与“朝天椒”的生长周期差异,到有机肥与复合肥对品质的影响,再到无人机植保如何提高效率,队员们将课本上的“农业经济学”“植物保护学”知识与实际操作一一对应。这种“零距离”观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实训不是走过场,而是要带着问题学、对着需求做,在泥土里汲取真知识。

深入车间,在调研中践“实干”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秦椒种植产区开展田野调查

秦椒的价值不仅在种植,更在加工。为摸清产业链中游的“痛点”,师生们走访了当地三家加工企业,从家庭作坊到规模化工厂,详细记录秦椒采摘后的清洗、晾晒、腌制、深加工全流程。在一家辣椒加工厂,大家看到工人手工分拣辣椒的辛苦,便结合专业知识,提出“根据辣椒辣度分级的自动化筛选设备”建议;了解到企业因缺乏品牌意识,优质秦椒只能低价外销,就协助梳理“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流程,设计简易的包装方案。这种“按需服务”的调研,正是三下乡“服务基层”精神的体现——不搞形式主义,而是聚焦实际需求,用专业能力为产业发展出实招、办实事。

链接市场,在探索中传“担当”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秦椒种植产区开展田野调查

销售是秦椒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农户最关心的环节。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路走访当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记录秦椒的流通渠道和价格波动;另一路对接电商平台、社区团购负责人,了解线上销售的物流成本、包装要求。通过数据整理,大家发现“农户-中间商-消费者”的传统模式中,农户利润被层层压缩,而“直播带货”“订单农业”等新模式因信息不对称难以普及。

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赴秦椒种植产区开展田野调查

为此,师生们发挥新媒体优势,协助农户拍摄秦椒种植vlog,剪辑“从田间到餐桌”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宣传当地秦椒的品质优势;同时牵线农户与电商主播,开展“助农直播”培训,手把手教农户使用直播设备。看着农户第一次对着镜头介绍自己种的辣椒,从紧张到流利,最后接到第一笔线上订单时的笑脸,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这种“搭建桥梁”的行动,正是三下乡“作贡献”精神的生动诠释——用青春力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精神传承,让初心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此次秦椒产区之行,是西安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深化“三下乡”精神的生动实践。师生们以青春之力助力农业现代化,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当外语专业与乡土中国相遇,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青年与时代的双向奔赴。未来,外国语学院将持续创新实践模式,让学生们带着“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初心,真正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怡萱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