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陕西省社科联2025年度长安科普资助项目“非遗进校园·匠心传藤韵”汉中藤编进校园活动在勉县武侯中学图书馆三楼阶梯教室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非遗藤编技艺,提升综合素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普及与传承。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创业典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市级传承人、汉中市鑫豪藤编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德中先生出席本次活动。他不仅是汉中市残疾人“就业创业自强明星”,更荣获陕西省“自强模范”称号,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另两位是陕西省社科联2025年度长安科普资助项目的主持人周杰及其课题组成员谢永生,他们的到来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活动伊始,校长祝君年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非遗传承人徐德中先生、各位来宾及为活动筹备付出努力的老师们致以诚挚欢迎与衷心感谢。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匠心,是必须守护与传承的文化瑰宝。而汉中藤编作为非遗项目,不仅是一门技艺,更蕴含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本次以“具象化、体验式”开展的活动,让师生近距离接触藤编艺术,意义非凡。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难得机会,在徐德中先生的精彩讲授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用心感受藤编艺术的魅力,积极参与实践创作,在传统技艺中汲取灵感,在创新尝试中绽放创意;更期待大家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成为非遗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与传播者,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绚丽的光彩。
随后,徐德中老师以视频展播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了汉中藤编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与核心编织技艺。课题组全程提供协调支持,协助师生全面理解藤编艺术的精髓,为后续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践操作环节,师生们在专家团队与助教老师的细致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藤编作品的制作过程。同学们专注投入,动作由生涩渐至熟练,不仅在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方面得到有效提升,更通过“技艺学习”与“文化理解”“劳动意识”“创新思维”的多维融合,切实体现了“一课多育”的综合教育理念。
活动最后进行作品展评,分享创作成果与感悟。学生们纷纷表示亲手编出藤编作品,既真切感受到了老手艺的神奇,也更为深刻地明白了非遗传承的意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生动实践,能让师生从本土非遗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建立深层文化自信;也是一次综合育人的创新探索,将“技艺学习”与“文化理解”“劳动意识”“创新思维”有机结合,可助力学生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实现“一课多育”;更是一次校园文化的活力注入,能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塑造“有底蕴、有活力、有凝聚力”的校园文化生态,丰富师生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