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渭滨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不走过场,把自己变成“村里人”

眉县宣传 2025-10-24 10:02:35

常兴镇渭滨新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并肩作战,将帮扶的根须深扎进产业、民生、治理、退役军人关怀的每一寸土壤,用实干绘就渭滨新村的振兴图景。

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主心骨”。渭滨新村驻村工作队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核心任务,协助村党支部规范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轮换以来,累计组织集中学习24次、主题党日活动5次、专题党课2次,通过领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为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上半年确定入党积极分子1名。为提升服务效能,牵头打造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累计为群众办理社保、证明等各类事项20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助农秋收、环境整治、关爱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3次,让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田间地头、群众家门口,让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主心骨”。

产业赋能,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渭滨新村拥有近千亩猕猴桃园,曾受困于“技术不足、销路狭窄”难题,驻村干部从“技术”和“销售”两端同时发力,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持续邀请农业农村局猕猴桃种植技术团队进村开展“田间课堂”,联合农技中心开展4场专题培训。为给农业生产兜底、推动新建高标准吨粮村,免费为村民提供农机、种子、化肥,彻底解决“种不好”的担忧。在销路拓展上,着力于联系客商、主动跑销路。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参加县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在会上大力推介村上的猕猴桃,让更多客商了解到渭滨新村猕猴桃的品质。同时,挨家挨户发动村民,一起梳理人脉资源,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不懈努力,今年秋天,与多家外地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猕猴桃收购价每斤比往年高出1.5元,为全村增收20余万元。为助力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为脱贫群众落实小额信贷15万元、公益性岗位10个,为13人次提供教育资助、8人次提供医疗救助,对4户4人实行兜底保障。

民生为本,筑牢群众幸福“压舱石”。驻村工作队把改善民生放在工作首位,逐项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此前村里主干道雨天泥泞难行,他们跑县交通局、农业农村局争取项目,面对资金缺口,又带着村干部发动乡贤捐款,还将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扶资金优先投入,累计实施道路硬化4500余米,建成一条2.3公里的生产道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饮水和灌溉也是民生关键,驻村以来推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铺设供水管网500余米,解决5户村民饮水难题;针对灌溉难、水渠失修、“跑冒滴漏”等问题,联系县水利、农业部门申请农灌项目,灌溉用水效率提升40%。在特殊群体关爱上,把“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开展“您有需求,我来服务”活动,带着工具穿梭村落,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理发。上半年为3户困难家庭申请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6000元。每周探望独居的张奶奶,帮她收拾屋子、代购药品,端午节送粽子时,张奶奶红着眼眶说:“你比我亲娃来得还勤。”

情系老兵,搭建退役军人“暖心桥”。驻村第一书记作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干部,把关怀村里28名退役军人作为“分内事”,逐一上门走访,精准掌握他们的需求。老兵樊大爷曾参加抗美援朝反击战,腿脚不便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他们每周抽时间陪他聊军旅故事,重阳节组织“忆军旅、话振兴”茶话会时,樊大爷拄着新拐杖赶来,激动地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战友相聚’的感觉!”针对有就业意愿退役军人,他们主动对接县内企业搭建就业桥梁。退役军人小李退伍后没找到合适工作,得知他对农机操作感兴趣,便帮他报名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培训。如今小李成了村里农机能手,还带动3名退役军人加入农机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场上续写“军人担当”。

治理增效,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驻村工作队着力推动帮扶村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将全村划分为11个网格,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9起,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召开村民议事会议8次,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激发村民自治积极性,推行“网格化+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村民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起初大家积极性不高,工作队便带着村干部带头清扫村道、帮孤寡老人做家务。渐渐地“挣积分、争先进”成了新风尚,村里环境焕然一新,邻里矛盾少了、互助多了。

“每一次为村民解难题,每一次见证村庄变化,都让我们更加笃定,驻村帮扶不能‘走过场’,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村里人’,把心彻底交给这片土地。”驻村人员深有感触地说。(席彦兵)

  责任编辑:白睿祺 赵森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