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南产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中心机加车间,有一支平均年龄41岁的6人小团队,他们人数虽少,年龄偏大,却用一个个“小方法”,撬动了班组建设的“大进步”,成为车间安全生产、提质增效的“排头兵”。
“硬通练严”织密安全网
“设备安全是生产的生命线,我们6个人守着全车间的‘机器命脉’,技术不硬不行,原理不通更不行!”班长拓振东的话道出了机修班的安全理念。
针对设备隐患集中的特点,班组创新推出“硬、通、练、严”四字管理法:技术硬,开展“故障诊断大比武”,将设备拆解、电路排查等技能练到肌肉记忆;原理通,绘制设备流程图贴在班组看板,倒逼全员掌握每颗螺丝的脾气;预案练,模拟机床卡刀、电路短路等突发场景,开展“盲演式”应急演练;考核严,把“三违”排查、隐患整改纳入绩效考核红线指标,谁触碰谁“挨板子”。
如今,班组隐患整改率100%,习惯性违章大幅减少,全员安全意识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防控”,正朝着“岗位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的目标全速前进。
“三关四步”筑牢质量堤
“机加工是‘毫米级’的较量,图纸看错一个小数点,就可能造成成百上千元的损失!”这是班组成员常挂在嘴边的话。
经过多年实践,班组摸索出“三把关、四步走”工作法。“三把关”即消化关,图纸工艺双人复核,杜绝一知半解就开工;细心关,编程操作“手指口述”,连参数输入都要“读三遍、输三遍”;严格关,加工检验“交叉互查”,不合格品坚决不过夜、不流转。
“四步走”流程更是让质量管控“步步惊心”:数控程序“双人复查”防错漏、装夹定位“三维校准”防偏差、切割参数“动态微调”防瑕疵、模拟运行“轨迹预演”防碰撞。这套“组合拳”让班组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成为车间公认的“免检班组”。
“结对互助”激活技能池
“以前遇到复杂零件加工就发怵,现在跟着陈师傅‘结对子’,三个月就敢独立操作了!”年轻组员小李的成长,得益于班组“三必帮+结对子”的技能提升机制。针对高级工占比低的短板,班组立下“传帮带”规矩,技术难题必帮、效率低下必扶、关键工序必保;推行“三级结对”模式,初级工与中高级工“拜师学艺”练基础,中级工与技师“切磋绝技”攻难关,高级工与技术人员“联手创新”补短板。
目前,班组高级工及以上占比达67%,班组成员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一人多岗、一岗多能”成为常态。
“创新矩阵”点燃智慧火
“别小看我们人少,创新点子可不少!”班组成员骄傲地展示着墙上的创新荣誉证书。为破解生产瓶颈,班组构建“两个目标+三一三全+六个针对”创新矩阵,以“提质增效降成本、培育智能型组员”为双目标,推行“一人提议、全班攻坚,一人试验、全班助力,一人成功、全班推广”的联动机制,重点瞄准生产关键、薄弱环节、新产品难点等六大方向发力。
近年来,班组累计完成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5项,其中“数控刀具寿命延长装置”等创新成果年节约成本超10余万元,并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小小的班组,正成为车间创新创效的“孵化器”。(高亮 拓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