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24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采访团前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的老窑科作业区。
从半山腰开始,穿过一条杂草丛生的路走到悬崖边,就到了老窑科作业区。站在悬崖边上对面一座连一座的青山,有人问:“老窑科作业区是种的哪片山?”
“都是,这一片都是,从那边到这边都是。”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国荣强调了三遍。
老窑科作业区是宜川县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晋陕峡谷壶口段植被修复项目的一部分,总面积2500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坑造林、石坑客土造林和退化林修复。
据了解,老窑科造林点土层薄、含沙大、碎石多,造林的难度非常大。对此,当地用砌垒石坑的方法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客土回填的方法解决“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问题。“石坑客土这个方法是多年学习总结下来的,这一方法最起码把黄河沿岸的造林成活率从40%-50%提升到85%以上。”袁国荣介绍道。
成活率高的关键在于科学搭配树种。袁国荣说,“在施工过程中,针对黄河沿岸土层浅薄、干旱的特点,我们以侧柏为主,比较耐干旱的常绿树种,保证成活率。”
老窑科作业区的“科学搭配”,指为了达到“四季常青”效果,种侧柏、油松等针叶树种;为了达到“色调搭配”效果,用五角枫、麻栎、刺槐等树种;为了帮助群众增收,使用山桃、山杏、连翘等树种。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林经混交等模式,把林业生态建设与水土流失治理、人居环境美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实现林业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老窑科作业区还根据不同地形栽种不同植物,陡坡、阴坡使用较大规格苗木,缓坡、阳坡使用较小规格苗木,有效避免野兔危害;大力推广起苗前生根粉溶液浇灌、截干、断根、蘸浆、深栽深埋、根部培土等一系列实用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石质山地上采用“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的方式进行绿化,使造林成活率和有效面积实现双提高。
为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老窑科作业区奉行“三个不允许”原则,即整地不到位不允许栽植、苗木不合格不允许栽植、栽植不合格不予验收。袁国荣回忆,“当时只要有一个石坑不到位,这树就种不了。”
“这个项目的建成,有效减少了黄河沿岸水土流失,促进黄河生态保护,提升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袁国荣自豪地说。(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