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咸阳大学生返乡当“农夫” 打造千亩生态农业基地

咸阳日报 2023-08-18 14:21:43

8月14日,在礼泉县骏马镇双北村沃野青青生态农场,大棚内秋葵、小番茄等蔬菜生机勃勃,林下散养土鸡在欢快觅食……一派丰收的景象。

该基地约有土地1000亩,有机西红柿大棚15座、有机草莓大棚16座、有机蜜桃园80亩、散养黑猪500头、生态小麦400亩以及50亩会员种植体验区和3280平方米亲子体验区,园区年销售收入1434万元。沃野青青生态农场负责人郑力行介绍说,农场不用除草剂,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打造一个绿色生态农场,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服务链。

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的郑力行,原本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浙江研究所,投身这个农场源于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现在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对优质食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看好安全食品的市场潜力。”郑力行说,沃野青青以智慧农业为手段,全园实现实时监控,手机进行田间管理操作,实行农作物水肥一体化作业。实现“生产有记录、过程有监测、售前有检测、售后可追踪”。

在销售方式上,推行会员制加全国有机平台分销。会员制是社区支持农业模式(CSA),产品成熟后给会员进行配送到家服务。郑力行说,园区联合全国366家有机农场及平台,采取一件代发、物流车、落地配等向全国销售。

创业的道路充满艰辛。郑力行说,2015年开始筹建,团队核心成员都不是农学专业,创业前期都是边学边做,也走了不少弯路,现在团队渐成规模化,有15个人左右。整个团队比较年轻化,年龄最大的也不到40岁,最小的大学毕业没几年。

“在团队初创时,因为技术经验不足,我们种植的西红柿就曾绝收过,因为生态农业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我们还专门邀请了专业的农技专家开展培训,边学边做。”郑力行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摸爬滚打,现在种地他们是很专业的。

随着部分客户对农产品“追根溯源”、带着孩子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还开发了一些农耕教育课程、自然科普课程等活动,为全省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了走进田园、体验农耕、学习生态的自然教育场地。”2023年,沃野青青获得“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称号。”郑力行说,每到周末,农场就非常热闹,大小朋友来农场嬉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既享受到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又学习到传统的农耕知识。

沃野青青积极发挥带贫益贫作用。郑力行介绍,农忙时,每天在园区干活的农民有50多人,主要是一些妇女和留守老人,他们赚到了钱,也很开心,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来源:咸阳日报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晶晶

  责任编辑:瞿永昊 国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