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市不断完善多层次全方位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近年来,咸阳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如今我市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普惠+特惠”的助残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健全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全部按程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积极落实“单人保”政策,对低保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按规定增发低保金。加强残疾人医疗救助与其他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政策的衔接,完善医疗救助对象动态认定机制,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残疾人及时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加快推进符合危房改造政策条件要求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项目,对符合住房保障政策的残疾人申请公租房、廉租房并加以慰问照顾。做好因重大疫情、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中困难残疾人的救助保护,逐步提高临时救助标准。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和优待政策。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扩大到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加强孤残儿童医疗、康复、教育服务,适当提高孤残儿童生活保障标准。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优惠向残疾人开放。适时出台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生活用水、气、电、暖补贴政策,合理降低残疾人使用移动电话、宽带网络等服务费用。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和重度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提供补贴,落实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优先享受扶残助残政策待遇、普惠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和照护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就业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扶持发展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机构,增强对残疾人特困对象的照护服务能力。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完善服务功能接收符合条件的盲人、聋人等老年残疾人,研究制定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实施意见,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照护、日间照料、居家服务、邻里互助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照护服务。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绩效评估,促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持续发展。
加强突发事件中对残疾人的保护和救助。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将残疾人列为优先保护对象,充分考虑残疾人的防护和避险逃生,最大限度保护残疾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残疾人集中场所和残疾人服务机构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在基层社区探索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村委会和残疾人协会对困难残疾人开展经常性走访,及时反映和解决问题。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困难残疾人急难救助工作。开展残疾人应急科普读物宣传,引导残疾人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深入推进生产安全整治,系统排查各类风险。
来源:咸阳日报
咸阳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胡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