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文韵贯长安——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辉解码西安的文化自信

新华社客户端 2023-11-28 08:58:58

11月25日,“续写文脉自信铸城——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研讨会在江苏扬州举办。来自22座历史名城的嘉宾、相关领域专家和新华社采编人员代表,围绕新时代城市建设和文旅发展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等议题展开研讨。

研讨会上,扬州、西安、遵义、景德镇、曲阜、敦煌等首批22座文化自信样本城市的代表作案例分享,介绍文化自信如何成为历史名城发展的推动力量。

周礼秦制,汉风唐韵;灞柳风雪,雁塔晨钟……千年古都西安的悠悠文脉、万千气象、诗意之美,绵延传承,而弦歌不绝。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指出,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拥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计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不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孕育出从容自信、大气包容的城市气质,并带来现代城市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澎湃动能。

文韵贯长安——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辉解码西安的文化自信

图为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辉在研讨会现场作案例分享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王辉在研讨会上介绍,古之长安,今之西安,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悠远厚重的历史在西安留下了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绽放出千年古都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西安坚持以文为媒、以文惠民、以文兴城,聚焦“五个打造”,即“打造博物馆之城”“打造特色文化IP”“打造精品文艺作品”“打造品质化、现代化的文旅之城”和“打造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展示窗口”。

近年来,西安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创新文物工作思路,让文物保护利用反哺城市惠及人民。如今,西安共建成各类型的博物馆159座,第四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均落地西安。在西安博物院中,藏品数字化、AR历史绘本、线上导览、云课堂、AR眼镜导览、社交机器人等让文化、科技与旅游深度融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以兵马俑和馆藏文物为元素的文创产品涉猎广泛,形态可掬的系列秦俑衍生品兼具观赏性和艺术性,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从中国秦腔艺术节到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从西安国际舞蹈节到西安国际音乐节……西安近年来除了接连举办接地气的文化盛会之外,更打造出一个个高品质城市文化活动IP,彰显出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功勋》《装台》《秀美人生》《柳青》《路遥》多部作品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功勋》《音乐家》《树上有个好地方》等获“飞天奖”“金鹰奖”“华表奖”等国家级奖项,用文艺精品照亮百姓心灵。创排《易俗社》《守护者》《滚烫的年华》等一批优秀舞台剧,复排《三滴血》《双锦衣》等70余部经典剧目,推动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不倒翁小姐姐”“李白对诗”“花车斗彩”……大唐不夜城景区中推出的各项爆款,形态不同,却都是历史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大唐盛世迎宾礼《梦长安》、儿童剧《我们是秦俑》……丰富的高品质文艺演出,让人随时沉浸式感知文化的“时空穿越”。在西安,静态的文化遗存通过多种方式被唤醒,与现代人、与现代生活产生连接。

回眸历史,西安见证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耀世辉煌,感受过“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畅快淋漓,也承载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热情包容。人们对西安的向往,更深层次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的热爱。当前,西安正继续探索以文化人、以文化物、以文化城,坚定文化自信,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大格局,探索着一条具有古都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努力打造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展示窗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讲好西安故事。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Ⅰ》

新华通讯社编著

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6881-8

定价:98.00元

  责任编辑:白睿祺 国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