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黄河薄雾里,洽川镇的葫芦藤在风中舒展腰肢,一个个青绿的葫芦悬垂其间,像是大自然随手挂起的小灯笼,轻轻摇晃,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的故事。谁能想到,这些寻常的葫芦,竟藏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化密码,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就被认为是吉祥之物,是福禄的化身。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瓜藤绵延,人们赋予它多子多福、福禄万代、繁茂吉祥的意蕴。
传统葫芦挂饰
在中国,葫芦种植历史可上溯至数千年前。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葫芦皮,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更发掘出距今7000多年前的葫芦及种子。这些古老的遗存,无声地诉说着葫芦在人类生活中扎根的漫长岁月。进入文明社会后,葫芦充当的角色不断丰富和拓展,有关葫芦的记载更是不绝于书。据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统计,提到葫芦的古书有近百部(篇)。
在民间传说中,葫芦具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吸纳世间的晦气与邪恶之气,为人们守护安宁。
著名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伏羲、女娲便是葫芦的化身。中国至少有20个民族的49则故事,都讲述最早的人是从葫芦里诞生的。后来,民俗学者经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葫芦生人”神话多达119则,涉及汉、彝、白等民族。
古韵匠心
葫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大约从明代开始,匏器制作兴起。人们将刚结成的小葫芦置于内壁雕刻有图案文字的模板中,待其长大成形,便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及“天然”的图案、诗文。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匏器制作从宫廷风靡至民间。而葫芦画艺术也别具魅力,虽然中古时期画葫芦的图绘少见,但至少从乾隆之后逐渐流行并走向大盛。
在合阳,洽川葫芦、洽川红宝石石榴、洽川九眼莲被誉为“洽川三宝”。尤其是洽川葫芦,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世人喜爱。
洽川葫芦雕刻选取黄河湿地优生葫芦原料,采用民间传统工艺,以刻、钻、挖、凿、画、贴、镂、描等20多道工序完成,融观赏性、艺术性及收藏性于一体,构思巧妙、做工传神,工艺复杂,巧夺天工,其雕刻技艺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作之合》葫芦灯
在2024年陕西省首届“传承非遗·创意陕西”非遗文创设计大赛中,一组《天作之合》葫芦灯引发惊叹,被评为最佳作品奖。两只天鹅造型的葫芦灯,相互交颈,姿态优雅,象征着夫妻间深厚的爱情。一大一小的设计,可爱灵动,线条流畅,寓意着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当灯光亮起,温暖的光芒透过葫芦,照亮彼此的真心,仿佛在诉说着文王与太姒般流传千古的美满姻缘。
这个葫芦灯出自省级非遗传承人宋朋杰。他,通过一把刻刀,让一个个小葫芦变成了“金葫芦”,让非遗文化绽放出璀璨光芒。
宋朋杰自幼跟随爷爷学习葫芦雕刻和手工制作,与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葫芦艺术十分痴迷。他多次不远千里访名师,学习雕刻技艺与种植技术,融合各家所长,结合自身的思考创造性地进行雕刻制作,创作出镂空葫芦灯、葫芦戏曲脸谱、掐丝葫芦等艺术品。
宋朋杰正在雕刻葫芦
而《万里长城》烙画葫芦,则是宋朋杰开启的一场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他把LED灯带藏进《万里长城》烙画葫芦里,古老的城墙在光影变幻中立即“复活”,仿佛带人们穿越回金戈铁马的岁月。诗经系列的葫芦灯,映照出“关关雎鸠”的浪漫意境;洽川八景的镂空雕刻,吞吐着黄河的雄浑气息;智能感应葫芦音箱,让《茉莉花》的旋律在福禄纹样间缓缓流淌。这些创新作品,让葫芦不再只是静态的工艺品,而是成为了会“呼吸”的文化容器。
洽川葫芦用200余种产品编织着诗经文化的经纬,从杨凌农高会走到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从北京、上海走向迪拜、日本,它的每一次展示,都是诗经之乡文化自信的传递;每一件作品,都在向世界讲述着中国的文化故事。
葫芦藤蔓不仅缠绕着农家院墙,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延伸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从“独木难支”到“共生共荣”。“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让传统“家庭作坊式”的个人技艺变为群体共享的“财富盲盒”。62岁的老匠人学会了激光雕刻技术,聋哑青年的作品登上了国际展会。“老手艺+新技术”“传承人+新群体”的融合,让古老技艺展现出强大的当代生命力。32位残疾匠人年均增收3.2万元,合作社年培训1.5万人次,非遗传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文化坚守,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赋能。
从“文化标本”到“文旅IP”。在洽川镇的非遗研学基地,孩子们把刚摘下的葫芦浸入黄河水,学着用芦苇笔蘸柿漆勾画“鱼戏莲叶”的图样。这种沉浸式传习,让技艺传承变成可触摸的乡愁记忆。而夜间点亮的上千盏葫芦灯,则将整个村落化作露天美术馆,光影流转间,游客扫码即可聆听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在葫芦藤上开出并蒂花。
传承与创新共舞
从“刀耕火种”到“创新创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合作社一起为葫芦“续航”,让葫芦雕刻这项传统技艺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开发新的文创产品,制定葫芦种植与加工多项技术标准,改变葫芦的密度,解决葫芦工艺中易破损、易霉变等多项技术难题。将葫芦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葫芦蓝牙音箱、葫芦伴睡灯等文创产品。文创设计累计为葫芦合作社节约成本、创造价值200余万元。
黄河岸边老农说:“葫芦架下长大的娃娃,心里都揣着个乾坤。”这乾坤里,有技艺传承的星星之火,更有乡土中国的灿烂未来。那盏穿越千年的葫芦明灯,照亮了我们的文化来路,也指引着文明传承的方向,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