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历经4次心跳骤停,医生勇闯延髓禁区挑战胶质瘤极限手术
近日,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脑科医院副院长贺世明、神经外二科副主任陈磊勇闯生命禁区,成功为一名延髓胶质瘤患者赵女士实施“延髓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现已出院,并将进行后续的放化疗。
没有边界的肿瘤入侵2cm³的生命禁区
对于肿瘤,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
可长在不到2cm³的延髓部位肿瘤,却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医生都避之不及的禁区。
为什么?
这还得从赵女士肿瘤所在的位置——脑干说起。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被誉为生命中枢的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主管呼吸、心跳、意识、运动、感觉等。脑干虽然体积小,但神经核团集中,手术风险极高,因此一直被视为手术禁区。
延髓的体积相对较小,但它包含了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其内含有呼吸、心跳、意识觉醒、吞咽等基本生命活动中枢,这些结构共同作用以维持生命的基本功能。因此,和中脑、脑桥比起来,延髓肿瘤的手术难度堪称为脑干肿瘤手术的“塔尖”,一旦出现问题,患者随时可能停止呼吸和心跳!
可赵女士的肿瘤偏偏就长在不到2cm³的延髓上。
术前影像资料
术前影像资料
入侵者是“没有边界感”的胶质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并且呈浸润生长,它是最常见的成人颅内恶性肿瘤之一,致残致死率极高。
赵女士的胶质瘤位于脑功能区,手术风险极高,任何医生都无法将其彻底清除干净,这也是她自3年前确诊胶质瘤,辗转全国各大医院,却仅进行脱水、营养等保守治疗,迟迟没有接受手术的原因。2024年底,赵女士的病情恶化,之前的头晕不适、伴有恶心、呕吐,升级为肢体麻木、吞咽困难,延髓已被压迫到极限,一个简单的颈部后仰动作,甚至一个喷嚏都可能会让赵女士瞬间毙命。
两害相权取其轻,手术刻不容缓。
延髓厚度不到1毫米术中4次心跳骤停
既然无法完全切除肿瘤,那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命长度是神经外科医生的共识。手术的首要核心目标是脑干减压的同时活检明确病理,然后是尽可能多切,给赵女士后续的放疗、化疗提供更多的机会。
如果是外生性的肿瘤,术者可以“顺藤摸瓜”进入腹地,但由于赵女士的肿瘤完全被包裹在延髓里,手术过程中需要极其精确地控制切割范围,以避免损伤周围的重要神经组织。同时,延髓掌管呼吸和心跳,手术过程中需要保证患者的自主呼吸,这使得手术风险进一步增加。
包裹在延髓中的肿瘤
手术室里,各种手术仪器和监护仪的声音交错,气氛紧张而凝重。
延髓掌管呼吸和心跳,因此,术中既要保证全身麻醉,又要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在麻醉手术科柴伟主任的指导下,赵娟医生和雷晴雨医生片刻不敢松懈,每一个细微的波动都牵动着他们的心弦。
“心跳停了,手术快停一下,进行缓冲!”监护仪发出预警。屏幕上的数字以秒为单位跳动,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此时,任何一个牵拉都有可能提前结束赵女士的生命。
步步惊心,延髓的脆弱和肿瘤的狡猾,让这场手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短暂缓冲后,沿着预先“勘测的路线”,主刀陈磊医生切开延髓,肿瘤质地非常韧,吸引器、剪刀处理困难,更糟糕的是,赵女士的延髓已经被胶质瘤撑得非常薄,厚度不足1毫米!无论是术者还是患者,承担的压力都已到临界值。
“上超声刀。”陈磊作出判断,在延髓狭小的空间里,肿瘤和延髓的界限本就“敌我难分”,切肿瘤但不能破坏周围的组织,只能依靠超声刀一点点把肿瘤打磨下来。但,如果不小心打透,轻则重度残疾,重则要命。陈磊始终保持着冷静和镇定,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
手术全程共经历了4次心跳骤停、1次血压下降,在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下,术中病人的自主呼吸平稳;手术过程中虽险滩重重,但最终抵达彼岸。
术后影像资料
终于看清你的脸
“今天的烩麻食味道不错,”术后第三天,拔去胃管的赵女士恢复了自主进食,饭后还能在丈夫的搀扶下下地活动。
陈磊主任和薛祎腾主管医生查房时,健谈的赵女士笑说终于看东西不重影,能看清救命恩人的脸了。出院恢复一段时间后,赵女士将进行后续的放化疗,尽可能在提高生存质量的情况下,延长生存期。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体现了陈磊高超的手术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展示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复杂手术中的协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陈磊提醒广大患者,如果出现头晕头疼、脸麻木、行走异常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来源: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