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为出生46小时新生儿进行开颅救治
“宝宝的手术顺利完成了!”“宝宝的眼睛睁开了!”“宝宝可以自己呼吸了!”
2024年5月20日12点,一名出生仅40多个小时的新生女婴被紧急收治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她的病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发现孩子抽搐,左侧肢体节律性抽动,眨眼睛咂嘴。”新生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王文静主任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迅速完善各项查体及检查,头颅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脑实质大量出血!急行头颅CT检查显示:右侧颞顶叶脑出血,脑疝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额顶颞枕部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40ml!
诊断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
情况紧急,王文静主任立即向贺西京院长、刘建洲院长助理汇报并请求多学科会诊。接到新生儿科急会诊通知的神经外科高亚飞副主任医师迅速将情况汇报脑科医院贺世明副院长,两位专家第一时间前往新生儿科。
“ICU见到孩子的时候,生命体征还能维持,但双侧瞳孔已经散大,光反应迟钝,各种神经反应很差。”高亚飞回忆当时的紧急情况。
会诊专家团队结合影像学表现分析颅内出血原因,高度怀疑可能是脑部血管畸形破裂引起,出血量大、脑中线偏移,脑疝形成,患儿随时可能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贺世明副院长向家属说明病情,想要争取一线生机,必须尽快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但由于患儿年龄太小,手术风险极高,术中、术后的死亡率、致残率都很高。
“只要孩子有一线希望,请你们放手一搏。”家属的绝对信任,就是医护人员全力以赴的底气。
为如此低龄的新生儿进行开颅手术,目前国内鲜有报道。一是新生儿出现颅内血肿的几率非常低;二是新生儿开颅手术不同于成人开颅手术,需要非常强的专科能力和多科协同能力。新生儿急诊开颅手术,是对一家医院综合实力和专科能力的大考验!
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配血、胃管排空,避免误吸;贺世明副院长与高亚飞副主任医师对手术细节进行探讨;刘建洲院长助理对术后转回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工作进行安排;麻醉手术科杨小浩副主任医师和赵娟副主任医师完成术前麻醉评估。
5月20日晚8点,患儿从新生儿科ICU被安全转运进手术室。
手术的第一个难题,麻醉安全。
患儿出生仅46小时,血管肉眼完全不可见,对麻醉的要求极高。在超声引导下,四名麻醉师手眼并用,配合完成动静脉通道建立、气管插管、尿管插管等工作,确保手术期间患儿的麻醉安全。
手术的第二个难题,出血控制。
开颅血肿清除术对于手术主刀高亚飞而言属于常规手术,但今天的这台手术却“非同小可”。患儿出生不到48小时、体重3.5kg、全身总血量仅约200—240ml左右,且颅内已出血40ml左右,出血问题控制稍有不慎,随时可能发生循环衰竭、休克、心跳骤停等,后果不堪设想。
“硬膜刚打开,失活脑组织和一部分血块已经涌出来了。”手术开始不久,高亚飞眼前的情况证实了术前的判断,也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脑部畸形血管破裂出血。
针对一般情况下的颅内出血,医生只需要清理出血量的60%-70%,达到颅内减压的效果即可,但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出血却非常凶险!先天异常增生的动脉静脉混为一团,血管就像一堆乱毛线缠在一起,承受较大供血压力的畸形血管壁非常脆弱,手术过程中一旦损伤其中任意一根血管,出血将会瞬间淹没手术视野,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孩子身体里的每一滴血,都弥足珍贵。”显微镜下,凝神聚气,高亚飞带领手术团队穿过层层血雾,避开道道荆棘,根除畸形血管,5月21日凌晨1点,手术顺利完成。
“面对这么小的孩子是第一次,还算幸运吧!手术从520做到了521,希望她能被上天偏爱,余生顺遂,健康平安。”下了手术台,从医20多年的高亚飞如释重负。
术后患儿安全返回新生儿科ICU。在科室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下,5月22日10点,手术结束33个小时后,患儿成功撤掉了呼吸机,自由呼吸着每一口新鲜空气,重新拥有了生命的无限可能。
生死攸关,靠的不是奇迹,而是努力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