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藏在秦岭深处的“宝藏” ——探秘秦岭博物馆

三秦都市报 2025-02-20 09:20:26

在秦岭腹地商洛,一座以“山水玉璋”为设计理念的文化新地标——秦岭博物馆于1月24日试运营。这是国内第一座全面展示秦岭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重点展示秦岭的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和保护成效,是解读秦岭生态与人文的“立体百科全书”。

2月19日10时,记者以当日第1879名观众走进秦岭博物馆,进行了一场沉浸之旅。

玉牙璋:

穿越千年的文明信物

秦岭博物馆外观设计以国保单位东龙山遗址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夏代玉牙璋为原型,外形如一片蜿蜒于秦岭的玉璋,巧妙融合商洛山水与历史符号。

1997年出土于商州东龙山遗址的夏代玉牙璋长27.8厘米,器身分为射、身、柄、扉牙四部分,扉牙造型接近龙首侧面,是夏代权力与身份的象征。这件墨玉材质礼器的发现填补了陕西夏代玉器考古的空白,更为陕北石峁遗址等后续发现的玉器断代提供了关键参考。

玉牙璋的用途从原始农具演变为祭祀礼器,见证了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被视为穿越千年的文明信物。商洛作为二里头文化向西南传播的重要节点,玉牙璋的出土揭示了夏代中原文明与秦岭腹地的深层关联。

秦岭博物馆建筑轮廓取自东龙山玉牙璋的凹形两尖状,中轴线灵感源于商鞅古城“商”字瓦当,40米高的玻璃门厅以甲骨文“商”字酒器为形。

山水玉璋:

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丹江畔的广场拾级而上,穿过“商”字玻璃序厅,最终抵达山顶的全景观景台,在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移步换景中,完成从喧嚣到静谧的情绪转换。

秦岭博物馆依山就势,东西跨度297米,高差达64米,通过曲线屋面衔接40米地形落差,屋顶设计为市民活动的“城市阳台”,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进入大厅,“和合南北泽被天下——中国秦岭文化展”展陈设计立足秦岭、面向世界,以山脉、祖脉、根脉和天、地、人三位一体的核心精神依次展开,主要由“山水秦岭中央山脉”“厚重秦岭中华祖脉”“守护秦岭永续根脉”三大主线构成。

馆内共展出1500余件(套)与秦岭相关的展品,全面呈现秦岭的自然、历史和保护,商洛地区厚重的文化底蕴。

其中,“厚重秦岭中华祖脉”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展示秦岭六省一市(青海、甘肃、四川、陕西、河南、湖北、重庆)域内100万年人类史、1万年文化史、5000年文明史,以及秦岭域内的古道雄关、商埠古镇、水运仓储和中华核心思想、宗教、技艺、艺术审美等内容。

在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和场景中,讲解员常婷提及最多的包括流光溢彩的矿石、生机勃勃的秦岭四宝、丰富多元的历史遗存,还有秦岭古道的巍峨壮丽、漫川古镇的精巧繁华。

展陈叙事:

生态与人文的沉浸之旅

秦岭博物馆馆长雷新锋表示,博物馆全面正式开放后,将成为商洛市新的文化地标。博物馆与商鞅广场、科技馆联动,形成博物馆+文化广场+非遗体验综合体,兼具展览、休闲、演出功能,夜间还可化身灯光秀场与艺术幕布。通过建筑群的中轴线设计,串联商鞅封邑遗址、商於古道等历史符号,重塑城市文化记忆。

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林说:“秦岭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座以秦岭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既是凝视历史的‘时光容器’,也是展望未来的城市客厅。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水平展示秦岭和宣传秦岭祖脉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挖掘秦岭文化价值、推动大秦岭系统研究、做好秦岭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据悉,秦岭博物馆从1月24日试运营,截至2月19日累计接待游客15.84万人次,其中2月4日(正月初七)接待游客9000多人,创单日最高纪录。

目前,这座以“中华祖脉”为核心叙事、总建筑面积超4.3万平方米的综合性博物馆,正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向世界展现秦岭的生态密码与文明基因。

文/三秦都市报记者李永利闫鹏飞

图/三秦都市报记者马昭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