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零失误”播报引热议 AI主播会替代真人主播吗

三秦都市报 2025-02-13 09:36:30

蛇年春节,《杭州新闻联播》首次采用AI数字人进行新闻播报。无论是形象、表情、声音,还是肢体动作,AI主播都做到了极致仿真,且做到了“零失误”,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部分权威媒体的新媒体产品中,使用AI主播早已不是新鲜事。利用AI技术复刻新闻主持人播报新闻的做法也并非始于今日。AI主播引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新闻主播职业前景的担忧,AI主播真的能替代经过专业训练的真人主播吗?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是否面临新的挑战?

AI主播优势明显但并非万能

小罗是西安体育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目前在一家省级媒体从事新媒体制作及编辑工作,已经从业两年。谈及AI主播对就业的影响,他说,“几年前就感受到了,过去说好普通话,有较好的仪容仪表,能在媒体中做一名主播或出镜记者是最为理想的职业。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运用,需要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将最新的AI技术与播音主持及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

小赵是小罗的同事,他对记者说,人工智能来源于人类智能,从理论上说,人工智能只能“尽可能”逼近人类智能,与人类智能在情感和应急反应时,还存在一定差距,这给新闻主播这一职业的长期存在提供了现实可能。普通的新闻播报,可以使用AI主播担任,但当遇到突发新闻时,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体育赛事中的新闻主播、出镜记者的现场播报,必须有情感和思维的注入、加持,这对于AI主播来说,恐怕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有效把控。毕竟人工智能是在基于无限次的复刻和信息搜索整理及“大学习”中形成的一套算法,无法取代人类的深度思考和专业能力,难以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且在复杂的语言沟通中可能会显得僵硬。

情感共鸣与深度思考是真人主播的独特优势

小罗举例说,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单1/4决赛中,中国运动员樊振东在与日本选手张本智和的对决中,在先输两局的情况下,通过强有力的搏杀成功逆转,最终获得胜利。看过这场比赛的人都说“要有大心脏”。现场气氛的不断调整,央视解说员的激情解说,恰到好处的把控,也成就了这场经典赛事转播。“我感觉如果当时是AI主播在解说,很难达到那个效果。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我认为除了专业能力需继续加强外,还需要有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技能在身,比如新闻调查、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新闻伦理的判断、专业知识的运用,这些是目前人工智能还取代不了的。”

在省级媒体从事20多年播音主持的冯歆老师,对此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依照目前人们的收视习惯,AI主播的使用场景及环境则有待商榷,比如,轻松的生活服务资讯信息、娱乐、少儿节目的播报可能尚可,但对于重大的社会事件,特别是时政类新闻及纪录片等,采用这一技术,就必须慎重考虑了。毕竟人类的情感表达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复制的。因情感变化所带来的语调、情绪、节奏的变化,能准确表达还原场景,而且对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处理,这便是语言表达及风格的准确拿捏,在这一点上AI主播至少在现阶段难以做到,目前只能模仿“形”,但始终做不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

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人机协同成未来趋势

在西安一所综合性大学任教多年的李老师对记者说,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近年来,适应和对接社会发展需求,部分高校已经适度调整了比如广告学、播音主持等专业的课程结构、专业方向及招生规模。

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人工智能席卷下,不能只满足于读稿、写播音稿等单一技能,更应找到自己无法被替代的专业技能,比如,以情入境的采访交流能力,稿件的情感把控力,新闻价值的判断力及领悟力等,毕竟AI主播难以进行二次创作,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难以展现出独特的个性魅力。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行业,也要善于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与AI共生、共创、共融,优化人机协同,实现AI主播与真实主持人的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记者 张彦刚

来源:三秦都市报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