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中旬西安市第十二个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周启动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活动。学院团委带领补天环境保护协会与青凝志愿者服务队,将学科优势转化为生态治理实践,以青春之力共筑秦岭生态屏障,用人与山的“双向奔赴”守护秦岭青绿永续。
校际交流:走进秦岭,深化水环境保护研究实践
为深化高校协作交流、凝聚学术智慧、推动实践创新,3月18日至20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TOTO(东陶)水环境专项基金大学生研究型奖学金项目高校成员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师生代表齐聚西安建大,开展了为期3天的三校交流工作坊,举行了理论教学专题讲座、低碳社区现场教学、开放性实验等。在现场教学环节,三校师生代表共同走进秦岭、了解秦岭、认识秦岭,前往参观西安国家版本馆和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展研学活动,带动更多高校青年深化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为推动国家水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法治守护:树牢生态保护红线意识
3月19日,补天环境保护协会作为特邀代表参与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公开巡回审判,见证陕西省首例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民事公益诉讼案。30名志愿者通过真实司法案例深刻理解《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核心条款,明确生态保护法律边界。活动后,团队立即赴周边5个村庄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案例讲解、法律条文解读等方式,推动200余名村民增强“保护区违法零容忍”意识。活动有效强化了秦岭核心区周边社区的法治观念,为减少人为破坏、维护生态完整性奠定社会基础。
科技实践:创新水资源保护路径
3月21日,补天环境保护协会受西安理工大学邀请,参与“保障国家水安全青春聚力向未来”主题活动。团队通过现场演示简易净水装置组装及净水对比实验,向200余名参与者直观展示水质净化原理,并邀请公众参与节水装置DIY环节。活动通过讲解秦岭水保护资源现状与存在风险,号召大家从日常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秦岭水资源。该实践将专业净水技术转化为公众可操作的环保行为,通过降低生活污水排放对秦岭水体的影响,为涵养区域水质提供源头治理方案。
校地联动:构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3月22日,学院与鄠邑区秦岭保护总站举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挂牌仪式。随后,20余名师生志愿者身着“秦鄠卫”环保马甲开展系列志愿行动,分组进行河道垃圾清理与污染源数据采集,使用水样采集瓶采集河道水样,沿河开展入户宣传,向周边村民普及节水技巧、垃圾分类知识及环保政策,实现科研实践与公众教育的双向赋能,立体化守护秦岭“中央水塔”生态安全。这一系列行动不仅改善局部河道环境,更通过常态化数据监测与社区共治,助力秦岭生态系统的长效修复。
植树筑基:校外护绿+校内育心
3月23日,补天环境保护协会联合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联盟,组织百余名志愿者深入秦岭腹地,开展“根系秦岭绿作千秋”植树活动。活动聚焦生态修复与环保宣教,通过精准修复生态短板、深化环保政策宣教、构建长效守护机制三大行动筑牢绿色屏障。补天环境保护协会以雷锋月为契机,将志愿服务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以“校外护绿+校内育心”的双轨模式,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未来,西安建大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学科+公益”融合模式,开展常态化保护行动,用专业担当捍卫中华祖脉,以技术创新守护生命之源,切实为秦岭生态安全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