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横山,横亘千里;泱泱圁水,膏泽一方。牧羊史远,文化相续。衣皮啖肉,直溯秦汉之际;史记述载,北有戎狄之畜。凭地利,汲百草之精华,自古羊群塞道;占天时,饮万壑之琼浆,往来商贾不绝。令名彰著,获国家地理标志;品种优良,称陕北白绒山羊。
横山羊肉,海内名传。高蛋白,肉质细嫩,肥瘦相间;低脂肪,味美无膻,香味浓郁。可补血之虚,称“陕北一绝”,风味独特;有益肾之气,誉“肉中人参”,功效非凡。究其原因,山川地理巧安排,饲草丰富育醇香。境内盛产地椒、碱韭、沙葱、香艾、苦菜、柴胡、甘草、黄芪、远志、苜蓿、沙打旺、蒲公英、草木樨、小型针茅等上百种香草及中草药,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及微生素,营养价值极高,堪为“中华肉类极品”。
横山羊肉遗传基因好、屠宰年龄小、排酸较好、饲草多样、体重适中、运动量大、脂肪量低。横山羊肉甲天下的三大优势是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不膻;维生素B2含量高,不上火;脂肪熔点高,食用不发胖。横山羊美名传天下的四大历史原因,水草肥美、沃野千里,有着悠久的养羊传统;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经人工选育培育,陕北白绒山羊品种优良;饲草丰富、营养均衡,孕育自然灵气,终成大自然的杰出馈赠;横山素有“千年古牧场,塞上小江南,独特好羊种,百草育醇香”的美誉。
横山羊是浩繁历史的生动文献,是横山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是横山人精神的心灵写照,是横山联农助农的鲜活勋章。陕北烹饪是文化、是科学、是艺术,“横山羊肉”更是其一大结晶,也是中国烹饪“以味道为核心,以营养为目的”这一本质特征的一大体现。纵贯古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横山人对羊有着特殊的情感,不断寻求创新灵感,探索饮食文化奥秘,分割全羊胴体,根据不同部位,选用炖、爆、焖、炒、煨等不同烹饪方式,做法繁多、调味考究,推出三大系列“横山羊”菜谱,包含家常系列、商务接待、高端国宴等50余种菜品的“全羊宴”。或炖,汤清味鲜;或烤,香溢不腻;或焖,醇香浓郁;或炒,鲜嫩滑润,给在人生旅途中的过客一份生活滋味。当谈及“横山羊”时,令人想象的画面是一道美味的佳肴、难忘的佳肴、留恋的佳肴,通过精心选料、精湛烹饪和独特的做法,展示陕北独特的饮食文化。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上,芙蓉御宴,尽显神韵,横山羊肉飘香国宴,逐步走上了国际舞台,占据了中国名菜一席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横山人镞砺括羽,奋辑笃行,大力发展羊产业,横山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全国绒山羊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陕北白绒山羊育种基地县和主产区、陕西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一县一业”样板创建区县,一个个瞩目的成就诠释了“羊名天下”的全新内涵。2003年,农业部公布陕北白绒山羊为产绒为主、绒肉兼用型人工培育新品种,是继辽宁绒山羊、内蒙古绒山羊之后的第三个国审绒山羊品种之一。穿越时光,一句句信天游、一曲曲腰鼓舞、一段段说书、一张张剪纸、一篇篇美文,横山人将羊口口相传,吟诵至今。畜牧饶天下,文化承古今。继往开来,横山羊产业大数据中心因时顺势、应运而生,通过为白绒山羊嵌入唯一的ID号(电子身份证),实现产品追溯,建成统一监管、统一认证、统一规范的羊产品品控溯源体系,保证羊产品质量,让“横山羊”品牌成为陕西又一个世界知名农业品牌。
岁稔时康,寓塞上以富饶;政通人和,期华夏之泰宁。品“横山羊”的美味,胜似一壶陈年佳酿,愈久弥香,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