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四厂以生产运行和地质工艺一体化为核心,将“技术上精益求精”的理念贯穿安全生产全过程。通过引入新工艺、新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天然气开采效率,为冬季保供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真正做到“底气十足”。
智能技术赋能,气井管理更高效
该厂严格执行“13411”开发技术政策,全面推进气井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通过智能针阀的全覆盖,所有生产气井均实现远程控制开关,操作更加便捷、安全。此外,20口柱塞气举井应用了智能优化调参技术,通过分析生产能力、井筒积液量等参数,建立了渗流模型,优化了生产制度,日均产气量达到6.5万方。同时,5口气井开展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试验,确保气井始终处于最佳生产状态,日均产气量稳定在3.8万方,实现了气井的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创新技术破局,故障处置更高效
面对气井和管线的各类故障,该厂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多项难题。例如,在陕295-1X井,因节流器落入井底无法打捞,技术人员首次应用油管打孔技术,成功恢复气井生产,目前该井日产天然气2万方,产能显著提升。此外,陕295-6X井因管线冻堵导致停产,作业区主要领导带队成立解堵小组,引进电加热解堵技术,通过“分段加热、分段解堵、两端泄压”等措施,历时四天三夜成功解堵,使该井场日产量恢复至5万方。
数字化护航,安全生产更放心
在数字化应用方面,陕295区走在前列。3座集气站引入了激光甲烷检测技术,集天然气泄漏检测、气体浓度遥测和视频监控于一体,智能终端能够精确检测并及时反馈数据,实现自主巡检,确保集气站安全运行。同时,在天然气管道两处地段安装了4个摄像头,实现了管道远程实时监控,不仅提升了管道完整性管理,还降低了人员巡检频次,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精细管理增效,成本控制更精准
通过精细化管理,陕295区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技术人员结合环境温度和生产现状,实时调整注醇泵行程和移动注醇车计划,通过地面管线泡排、站内放空带液、移动放空车收液等措施,合理精细甲醇加注,有效预防了管线冻堵。冬季保供期间,甲醇单耗较去年同期下降14.37升/万方,节约费用70余万元。
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采油四厂不仅大幅提升了天然气开采效率,更为冬季保供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日均外输天然气225万方,超额完成冬季保供任务,真正做到了“技术赋能,保供有力”。(张世虎 慕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