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西安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西安市政府新闻办 2024-04-01 19:40:35

4月1日,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7周年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据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强介绍,2017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应运而生。七年来,西安区域推动127项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地,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其中39项案例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肯定,88项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全市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累计形成686项创新案例,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西安市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一直以来,西安区域牢记‘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在贸易投资便利化、‘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协同发展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黄强说,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

突出重点领域制度创新,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在铁路口岸,率先实施“铁路快速通关”模式,推出集拼业务“先报关、后装箱”模式改革,集拼出港企业通关时效提高2-3天。在航空口岸,创新实施机坪“直提直装”新模式,实现国际货物24小时“随到随提、随到随装”。

开放载体不断拓展。全国首个内陆港口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在西安港实施,大幅缩短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累计服务企业256户。运营全省首创的“二手车出口+中欧班列+综保区集结+启运港退税”业务模式,同时,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正式投用,为中欧班列“枢纽对枢纽”高效运输体系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金融服务持续完善。联合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已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14.62亿元。“丝路国际保理平台”累计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民币融资超过55亿元,美元融资3000多万元,服务中小企业超2000家。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有力激发了自贸试验区的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自自贸试验区设立至今年2月,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21483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15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151家,新增市场主体是揭牌前的8倍。

积极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在全市率先设置“潮汐窗口”,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鼓励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自贸试验区工作,探索开展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试点,颁发了全省首张外国人才创业工作证。法治环境持续向好,引进首家香港与内地合伙联营律师事务所。建设临空经济仲裁院、设立全省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知识产权保护站工作站,上线运营全国首个国际商事法律线上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西安市多次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标杆城市,并被认定为全国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去年年底举办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创新发展论坛上,西安获评“2023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加快区域协同联动,服务国家战略成效显著

陆空联动拓通道。截至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国际干线增加至18条,“+西欧”集结线路达23条。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3条,第五航权航线4条。

特色领域强合作。建设中欧合作产业园、中俄丝路创新园,支持爱菊集团、隆基绿能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设立国际汉唐学院和中国书法学院,联合西交大、西工大等高校举办“一带一路”留学生创业大赛,“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培训班等活动。打造《驼铃传奇》《西安千古情》等演艺文化IP。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等多国设立中医药诊疗中心,累计接诊1.2万余人次。

多方协同促创新。西安区域先后与青岛、烟台、济南等沿黄流域9省(区)25个经济功能区开展知识产权协同保护、行政审批一体化跨域通办等服务合作;与云南、四川等5个自贸试验区探索推进中老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创新;与连云港、郑州等9个自贸片区共同发起成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自贸试验区联盟。在省内,与宝鸡、铜川、渭南、延安等协同创新区签署协同创新发展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自贸协同创新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西安市将聚力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工作,加快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努力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更多新路径,积累更多西安经验。

  责任编辑:白睿祺 国光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