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赋能高质量发展——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潮头,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是激发办学活力、提升育人质量、服务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战略引擎。学校始终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核心使命,积极探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有效路径,致力于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一批具有陕财特色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成果。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
制度建设是校企合作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学校着力构建了“学校主导、处室统筹、二级学院主体、企业深度参与”的四级工作体系。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拓宽校企合作渠道。学校先后制定并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订单式人才培养班建设与管理办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十余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合作各方的责、权、利,规范了合作流程,使每一项合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学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专项行动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校企合作成效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核心指标,与资源配置、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同时,设立“产教融合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给予重奖,极大地激发了内生活力。
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建设,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确保了校企合作不是某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校上下联动、与企业协同共进的“大合唱”。
深化载体创新,打造产业学院与订单班的“示范样板”
产业学院和订单班是产教融合最直接、最有效的实现形式。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摒弃“大水漫灌”,追求“精准滴灌”,与行业领军企业携手,打造了一批深度融合的典范。学校与华为、科大讯飞、中软、达内、陕西耀恒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联集团京东集团、济南圣霖、武汉厚溥、陕西经济联合会等头部企(事)业共建了“华为ICT会计产业学院”、“人工智能现代产业学院”、“数字技术产业学院”、“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学院”、“智慧应急产业学院”、“中联智慧财经产业学院”“数字商云产业学院”、“厚溥数字商务产业学院”“陕西工艺美术产业学院”等特色产业学院,共同组建管理机构、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管理教学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产业学院成为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实体化平台。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校与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企业特定岗位需求,开设了“坚朗订单班”、“广联达订单班”、“京东订单班”、“陕旅集团订单班”等。企业从招生招工环节就介入,与学生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嵌入企业标准和文化,教学案例直接来自企业真实项目,实现了“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
这些载体就像一个个“特区”,成为学校探索融合新模式、新路径的试验田,其成功经验再反哺到其他专业,形成了良好的辐射效应。
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专业与课程建设的“动态迭代”
学校建立了“产业需求→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的快速响应机制。对传统财经专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例如,将传统会计专业升级为“大数据与会计”,增设“无人机技术”、“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紧贴市场脉搏的新专业,坚决淘汰落后于时代的旧专业。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架构,基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引入行业标准、企业案例、1+X证书标准等,开发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与企业共同开设《RPA财务数据分析》《新媒体文案写作》《Android应用开发》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业务实践。
学校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启了一场“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的革命。与立信会计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及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了《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陕商文化》《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项目化教程》等一批新形态教材。确保每一本核心专业教材都由一名校内资深教师和一名企业技术专家共同担任主编,从源头上保障教材内容既不脱离学术规范,又紧贴技术前沿和实战要求。
促进双向流动,构建师资队伍的“混编军团”
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学校通过“引育结合、双向流动”,打造了一支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卓越教学团队。
企业专家“请进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全国劳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贺兴文,设立了“大师工作室”。聘请了100余名来自知名企业的财务总监、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担任产业导师,定期来校授课、举办讲座、指导技能竞赛,将最新的行业动态、技术和案例带入课堂。
校内教师“走出去”。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教师企业实践轮训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必须累计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企业顶岗实践,并纳入职称评聘必要条件。教师在企业中提升实践能力,反哺教学,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和员工培训,实现了双赢。
共建教学创新团队。与合作企业共建了多个省级、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技术攻关和资源开发,形成了“共建、共研、共成长”的良好生态。
畅通培养通道,保障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
学校构建了“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全力做好就业服务。通过“校企协同实习管理平台”,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实时跟踪学生实习动态,线上批改周报、解答疑问,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的管理,确保实习安全有效。将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订单班学生直接进入企业人才库;每年举办多场校企合作专场招聘会,优先推荐优秀毕业生给合作企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超过40%的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实现高质量就业,专业对口率和雇主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动共建共享,实现教学科研资源的“聚力增值”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共建实训基地、资源库。企业投入设备、软件和技术,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共建了“直播新媒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财务BP业财一体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数字商云营销实践中心”等生产性实训基地,既用于教学,也可承接企业真实业务。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了《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金融服务与管理》《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等10余个教学资源库,包含课程标准、教学视频、案例库、试题库等,面向合作企业和中职院校开放共享,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专家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实际痛点,开展技术咨询、流程优化和软件开发等应用性研究。近年来,校企联合申请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等200余项,企业出题,学校接题,共同申报横向课题,横向科研经费881万元,为企业解决“真问题”。
产教融合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校企合作是一篇需要共同书写的大文章。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结出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多项荣誉。在校企共同指导下,学校牵头承办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商贸赛道争夺赛,斩获1金2银5铜;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省赛中取得7金5银9铜,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赛中取得5金1银,国赛1金1银等优异成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协同、创新、共赢”的理念,不断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新的、更大的贡献!(李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