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金融 艺体 更多

陕西保利×西安碑林博物馆×搜狐陕西,以千年石语 篆刻团圆心意

搜狐网 2025-09-30 08:48:15

中秋的月光,是穿越千年的信使。当桂香漫过城墙,圆月悬于盛世屋檐,古人以文字为舟,寄托思念。搜狐陕西深谙这份东方情愫,携手陕西保利与西安碑林博物馆,打造「月满长安,印刻团圆」匠心文创礼盒,献上一枚跨越千年的中秋之礼。

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石刻精品和书法艺术的殿堂,收藏着众多书法名碑,每一方碑石都是历史的刻痕、文化的瑰宝。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柳公权的骨力劲健、张旭的狂放不羁……诸家名作汇聚,今年5月西安碑林博物馆展览陈列以崭新的面貌和多元的展示全新亮相,向观众展现碑石文化的博大精深。

示意图

馆藏《开成石经》这部石经由114通石碑组成,刻有《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等十二部儒家经典,共计650252字。被誉为“文献渊薮,石质书库”,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雕版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唐代,它成为学子们校勘经典的官方标准。

示意图

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又称“仲秋”,于唐代发展为固定节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开成石经》之《礼记•月令》中的“仲秋”,是关于中秋最早的记载。陕西保利撷取碑林翰墨之韵,化作方寸印信,将这一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融入当代的中秋祝福。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开成石经》中关于“中秋”的记载

方寸之间,匠心永恒。非遗篆刻这门传承千年的指尖艺术,是书法笔意、章法布局与刀法气韵的完美融合。匠人运刀如笔,于金石之上倾注深厚心意,布局见章法,刀落有神韵,每一道线条皆凝聚匠人的专注与灵思。

这份源自方寸的匠心独运与技艺精髓,正是陕西保利一砖一瓦,刻写“质爱”精神的生动映照。

示意图

从选址规划到建筑设计,从园林景观到细节打造,每一环节都凝聚着保利对品质的执着追求。陕西保利传承质爱建造品质及匠人精神,同时将匠心凝结为「月满长安,印刻团圆」礼盒,让建筑的匠心,以另一种形式触手可及。

保利·天瑞实景图

印章“仲秋”二字,取自《开成石经》中的《礼记•月令》,承载千年的文化沉淀。印章侧面“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两句诗句来自唐代诗人张祜的《中秋月》,将皎月相思、秋夜雅怀,寄存于印章之上;字体选取自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原字,集字成印,承古启今。将长安之厚重,中秋之惦念凝于方寸之间。

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期间,诚邀您亲临保利各项目案场,领取这份专属惦念。

设计图

中秋未远,国庆将临。假期期间,陕西保利携手西安碑林博物馆、搜狐陕西,于承袭唐风匠造精神、复刻长安风骨的保利·天瑞项目案场,开启一场文化盛宴。

将碑林博物馆的传统碑刻文化与项目唐韵生活场景巧妙融合,那些被镌刻的千年文脉,通过拓本承古传今,展现中华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争座位帖》、唐代草书大家张旭《肚痛帖》等十件碑拓,将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质感,在保利·天瑞的唐韵场景中展出。

示意图

保利邀请碑林博物馆专业传习拓印师与讲解老师亲临,体验只有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才能完成的手作拓印,传习拓印师将带领大家了解拓印技艺的历史、材料、步骤等专业指导,辅助体验者完成专属拓片制作;讲解老师娓娓道来碑刻背后的历史故事,在唐风立体山水间与当代生活产生深度共鸣。

示意图

刀锋落石,篆刻《开成石经》里的文化底蕴。

墨染素纸,拓印长安千年厚重文脉。

在保利·天瑞的唐韵光影里,历史已悄然走入当下。陕西保利,以质爱匠心,打磨这一枚中秋印记之礼。

月满长安时,愿这枚小印,为您开启一场关于团圆、文化与传承的中秋之旅。这个国庆,让我们相聚长安,共赏明月,共刻心印,让千年文脉与当代生活,在此刻美好共鸣。

  责任编辑:白睿祺 赵森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