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和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扎实推进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主粮、奶业、树种草种等优良品种培育,开展苹果、猕猴桃、奶山羊等重点产业链技术创新。实施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增密度、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耕地地力提升等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发挥4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以创建星级服务机构为抓手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支持杨凌示范区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成果推广应用。加快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水平,补充大型农机、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智慧农机装备,加大购置补贴支持力度,开辟农业生产急需急用重点机具鉴定“绿色通道”。
(五)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扩面,支持面向小农户开展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托管、土地流转、劳务服务等居间服务。
(六)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强化粮食流通市场行政监管。推进粮食仓储、应急、加工设施一体化布局建设,鼓励高标准粮仓建设,加快“数字粮储”建设。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口粮产销衔接。持续打击非法进口农产品。
(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推进粮食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抓好机收减损,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巡查。提高粮食加工转化率,提倡适度加工。大力倡导科学膳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做好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活动。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八)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持续优化完善覆盖县乡村的监测网格体系,做好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分类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压实部门主管责任和市县乡主体责任,常态化推进督帮提升,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九)切实提高帮扶支持实效。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要求,分类指导帮扶产业发展,统筹好规模产业发展和到户产业扶持,推广科技引领型产业、特色化庭院经济、农文旅融合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模式,提升帮扶产业发展质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深入开展消费帮扶。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管好用好帮扶项目资产,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扎实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积极鼓励返乡入乡创业,推动帮扶车间和社区工厂可持续发展,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作用,精准对接技能培训和就业需求,深入实施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打造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