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陕西省委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4年2月7日)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落实“七个提升工程”要求,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加快建设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新局面支撑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确保粮食安全
(一)切实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保持在1260万吨以上。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推动16个国家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设,配套推广1500万亩小麦、玉米“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策”集成技术,创建一批“吨粮镇”和“吨粮村”。持续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扩大果园套种大豆规模。扎实做好夏秋粮市场化收购。精准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政策。建立健全农资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机制。推动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大豆有序扩面。提高苹果、奶山羊等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能力。做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保障工作。发展春油菜、油葵等特色油料,加大良种油茶栽植力度。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蔬菜有效安全供给,确保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合理区间,推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渔业绿色发展。加强复原乳产品监督管理,促进鲜奶消费。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森林食物产业。开展农作物遥感测量,建立“天、空、地”立体式现代化粮食生产统计体系。
(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行严格考核、终身追责。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坚决落实耕地保有量432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3377.6万亩的保护任务。改进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强化“以补定占”约束,以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上限控制。严格补充耕地指标调剂,坚持县域自平衡为主,夯实属地责任。优化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空间布局,全年净增稳定耕地20万亩。按规定做好耕地数量和质量等级核定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将补充耕地一次性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撂荒耕地整治,持续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稳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深入落实田长制,构建“智慧耕保”体系,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科学统筹恢复时序。持续整治“大棚房”。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制定耕地用途管控“一张图”,引导科学耕种,对确无人耕种的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耕代种,多途径种好用好。
(三)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县、粮食规模化经营核心区,优先覆盖大中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统筹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加大省级财政补助力度,推动市县足额落实财政投入任务。按规定取消当年中央财政支持的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鼓励国有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推行高标准农田“一张图”管理,健全建、管、用联动机制。推进引汉济渭、东庄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实施水毁水利设施修复,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科学利用旱区淤地坝,推广“四位一体”节灌模式。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中长期气候预测,突出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和伏旱、秋淋等气象灾害,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加快种植业、果业、畜牧业、渔业、冷链物流、烘干等领域现代设施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