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中华网 2022-09-20 20:54:39

每到傍晚,陕西省绥德县王家桥村的文化广场就分外热闹,村民们或是跳广场舞,或是话家常……现在的王家桥村,有了新的办公场所,通村道路得到了硬化,发展了扶贫产业项目,建成了幸福院和活动室。村民们都说,生活越过越幸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定点帮扶。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榆林中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牢牢扛起定点帮扶的政治责任,承担起王家桥村的帮扶任务,并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年时间里,驻村工作队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心灵倾听民声,用理念推动发展,通过采取资金帮扶、产业帮扶、消费帮扶、智力帮扶、就业帮扶等举措,给王家桥村这片黄土地带来了美丽的嬗变。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榆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小鹏(中)与驻村工作队合影

加强帮扶联系 激发内生动力

王家桥村是“十三五”贫困村,多年来因自然条件差、耕地面积少、缺乏特色产业,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全村共有456户,2015年建档立卡之初贫困户达139户,2017年尚有39户贫困户没有脱贫退出。

脱贫攻坚工作在王家桥村开展以来,榆林中院全院28名干部一对多、结对指导帮扶王家桥村贫困户,通过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跟踪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指导贫困户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多方协调为贫困户争取公益性岗位,全力帮助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自立更生摆脱贫困。

为了能让村里70岁以上留守老人过的舒心安稳,2021年春天,中院出资在村上新建的幸福院投入运行,每天为老人提供两顿饭菜并配备了日间休息场所。

幸福院建成后,政府为其配备了公益性岗位,专门为老人们做饭,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细心又勤快的脱贫户王艳莲正是公益性岗位的受益者,“幸亏有了这个公益性岗位,这样我既不用出村,又能赚钱补贴家用。”王艳莲满足地说。

由于一些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习惯于给钱给物的帮扶,“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为了给他们创造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机会,进而改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驻村工作队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积极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建立村规民约等工作。这些精神文化活动大大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带领乡亲们走出物质和精神贫穷。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举办乡风文明活动后,榆林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郝生华为获奖者颁奖

美化靓化环境 助力风貌提升

针对贫困乡村缺财力、少资金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央“定点扶贫工作既需要真情实意,也要有真金白银”的要求,5年间,榆林中院精心谋划部署、加强协调落实,通过统筹直属单位安排扶贫专项资金、动员企业和法院组织捐赠资金物资、号召党员干部献爱心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王家桥村的资金投入力度。

基础设施迈大步,美丽乡村入画来。定点帮扶以来,驻村工作队陆续为王家桥村争取到多项民生基础建设项目,造成了大部分通组道路的硬化和环山道路的修建,太阳能路灯覆盖全村,重建了村中心大桥围栏,修建了淤地坝、水塔等。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王家桥村村容村貌悄然改变。

精准扶贫如何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在帮扶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职业优势,把法律咨询、化解矛盾、疏导情绪作为一项重要职责来抓,通过举办法律援助普及活动,让贫困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熏陶,树立法治意识。村民若有法律咨询或矛盾纠纷,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和调解,大大促进了村庄融洽稳定,推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在王家桥村开展民法典宣传

上接“天线”寻资金、找项目,下接“地气”振乡风、促和谐。一桩桩、一件件实事,鲜活地书写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扶贫故事,也拉近了群众与驻村队的距离。24岁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昀桦大学毕业后,牢记组织重托,坚持“身入”“心入”“融入”王家桥村,驻村两载,不枉真心,他乡做客,奉献青春。“两年的驻村生活,让我看到了王家桥村更美更宜居,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深厚感情!”李昀桦说。

推动产业扶贫 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村民产业是促进村民增收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途径,市法院在帮扶过程中,根据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积极引导王家桥村民种植黄芪、培育小杂果、山地苹果等经济作物,还多措并举指导村民建成了1000余头规模的养猪场及30余头的养牛场,发展了100余只的养羊专业户及5000余只规模的蜜蜂养殖专业户等。

5年的定点帮扶,率先扶起来的是当地的发展定力和老百姓的致富信心。

64岁的脱贫户王连胜是个一刻不得闲的“庄稼汉”。他种植20亩黄芪等药材、30亩农作物,还养4头猪。谈及是否辛苦?王连胜直言,现在身体没毛病,体力也跟得上,就想多渠道增加收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脱贫户杜善金是村里有名的养牛大户,一度时期,他喂养的牛达到30多头。前两年卖了十几头牛,收入10多万元。杜善金笑咪咪地说,今年除去卖牛收入外,还有产业补助和光伏分红。“我这人做事爱钻研,干上一行就想要做到最好。”杜善金说,如果资金宽裕的话,明年他计划扩建牛棚,扩大养殖规模。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脱贫户杜善金正在喂牛

随着早秋结束,脱贫户王成强的小红果也售卖一空,收入3000多元。眼下天气转凉,王成强准备外出务工。“会吹唢呐,也算个技术,十里八乡有操办办红白喜事的,我就去打打零工。等到了秋收,再把地里的粮食一收一卖。”王连胜说,自己赚钱最大的动力就是两个上大学的女儿。“只要娃娃们争气好学,我就有信心把她们供出来。”

贫困渐行渐远,幸福越来越近。勤劳朴实的脱贫户们用他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推动着王家桥村由脱贫攻坚阔步走向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起来了、群众腰包鼓起来了……”一幅幅令人振奋的画面后面,蕴含着驻村干部们的心血和汗水。“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消费扶贫政策,帮助村民销售自养蜂蜜10万元、销售小杂果、小米、高粱、蔬菜等5万余元、羊子等养殖创收2万余元。为了多渠道创收,去年,我们还申请了中央集体资金50万元,用于发展王家桥村的红葱产业。”驻村第一书记薛志远说。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驻村工作队助农抢收抢卖“小杂果”

谋定发展规划 迈步乡村振兴

2022年4月,吴小鹏任职榆林中院党组书记、院长。上任以来,吴小鹏对定点帮扶的王家桥村高度重视、牵挂于心、带头推进。

上任不到一月,吴小鹏院长便深入王家桥村走访调研,走访期间了解到村里基础设施薄弱,夏季缺水情况频发。“不能让老百姓在天气最热、最需要水的时候缺水,这首先影响到了百姓的生存。”吴小鹏语气凝重地对驻村工作队说,要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就要不打折扣地将“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尽快解决缺水问题。之后,驻村第一书记薛志远多次与县水利局对接,并争取到人畜饮水工程,目前修建工程正在强力推进。 

今夏汛期,大雨多发。王家桥村的环山路、水井、部分住房一定程度被冲毁,一时间急坏了村民。薛志远将情况上报院党组后,院党组当即决定出资5万元用于灾后重建和救灾救济。

榆林中院驻村工作队:扎根五年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

吴小鹏院长在脱贫户王海英家中走访研判

王家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波波满口赞誉地说:“这几年,市法院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投入真金白银,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谋划致富路子,帮扶措施实、效果好,是村民们有目共睹的。”

“定点扶贫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后,我们仍要不减投入、不减政策,扶上马再送一程。”榆林中院分管“巩衔”的郝生华副院长表示,下一步,市法院扶贫工作重点将全力转入扶余贫、防返贫、脱转富和乡村振兴阶段。

未来三年时间,王家桥村将在榆林中院的引领帮扶下,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等方面继续细化工作举措,在推动绿色发展中谋新篇、开新局,把脱贫攻坚“主战场”变为乡村振兴“示范地”。

脱贫攻坚倾情助力,小康路上砥砺同行。如今,王家桥村那穿山越岭的通村公路,那修葺一新的山村,那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那鼓了腰包的笑脸,脱贫攻坚带来的这些变化都是看得见的。然而,脱贫攻坚带来的看不见的改变更深刻、更持久。脱贫户有了贷款发展的勇气,农特产品走出了穷乡僻壤,村民自信地邀请亲友来做客……这些变化无疑更激动人心。

  责任编辑:秦轩 李承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