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今日海南 2023-03-27 16:19:23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航拍建设中的三亚南山港区,该港区项目建成后将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提供硬件保障。张茂摄

敢闯敢试 大胆创新

——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的重要精神,必须锚定“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以创新思维推进解决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海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笔者就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的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进行深入思考。

海南自贸港相关法规与国际自由贸易不匹配不对接的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为赋予海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全国人大对涉及中央专属立法权的事项,在提出原则要求的同时,一方面,尽量在海南自贸港法中作出具体规定,或者授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海南省制定具体办法;另一方面,授权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海南自贸港法规。这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在以前的立法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与经济特区立法权相比,海南自贸港法规制定权的权限更高;同时,海南自贸港法规制定权可以就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多领域立法,涉及范围更广,立法领域包括贸易、投资及相关管理活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很多改革举措都涉及行业管理法规,这些规范性文件没有赋予海南特殊的法律地位,往往需要海南和各部委不断沟通,在达成共识后,还需要通过一定程序去修法修规,过程较长。作为一部“框架法”,海南自贸港法要落地实施,必须做好相关配套工作。

由于历史性原因,海南错过了改革开放后迅速加入全球金融市场体系的机会,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转型进程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海南多数地区至今仍没有过硬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海南自贸港的整体规划是发展非金融的高端服务业。但从全球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从农业社会直接跨越到后工业化社会,这个过程比较罕见。海南仅凭自身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结构升级转型,面临很大挑战,急需引导树立“自贸港意识”,对标自贸港法治、自贸港要素、自贸港情怀、自贸港境界、自贸港形象。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世界最大“免税+文旅”旅游零售综合体——海口国际免税城免税商业中心。李天平摄

笔者认为,海南自贸港的法规与国际自由贸易不匹配不对接的冲突及解决路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海南自贸港的法规远不够具体,特别在资金跨境流动等方面。需要在海南自贸港法的基础上,加速细化,以使未来资金跨境流动等于法有据、更加便利,与国际其他自贸港相匹配、相对接。

二是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纠纷的仲裁或司法选择等权利上。在国际自由贸易中,仲裁及司法管辖可以有灵活的选择权,比如在香港地区,仲裁可以选择国际仲裁场所。但目前海南自贸港的纠纷在解决过程中缺乏此类选择权。基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最直接最便利的解决路径就是加大海南国际仲裁院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的良性互动、虚心学习、借鉴实用。

三是海南一些立法冠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某某条例”等,实质内容却与自贸港不甚相关,依然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相关部门必须组织专家认真学习研究世界其他自贸港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至少到一至两个成熟的自贸港实地调研,结合我国和海南实际情况补课修正。海南建设自贸港,是要建设国际社会认可的自贸港。全球货物如日用免税品一定量进入海南不难,但全球资金、全球人才要实现规模化进入海南,其前提是海南要具备与自贸港相匹配的国际社会认同的法律法规。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海口美兰办证中心的民警正在为申请“引进人才落户”的人员提供咨询服务。王凯摄

海南自贸港“封关”与“入关”的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解决了将海南自贸港和境外经济体连接的问题,也就是将海南自贸港视为“关外”,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货物流动、资金流动以及人员流动在海南和全球之间的自由化。重要的问题是,海南接纳来自全球的货品和资金之后,如何发挥自贸港的独特作用?如何解决封关与入关之间的海关监管等冲突?

解决封关后物流的冲突。发展自贸港旅游消费,以促进对自贸港内封关物资的消费,比如通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医疗康养等,让消费主体在海南岛内自由消费;发展离岸转手买卖,即货品进入封关后的海南自贸港,将这里作为周转地,再转卖至世界各地,如此货品无需入关;加强制度设计,将部分封关后的货物,在一定限额内以特定税率进入关内,即销往大陆,这也能起到将自贸港作为一个封关口岸,有选择有控制地发挥自贸港全球货品集散地的作用,将海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乃至全球的货运集散地和世界港口。

解决封关后资金流动的冲突。制定特殊外汇管理政策,将海南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发挥自贸港在金融上的离岸作用。例如,对外投资通过海南自贸港可以自由进行等,使海南自贸港成为资金集散地,只要资金不入关,则给予充分的全球自由往来权;对于往来于自贸港和大陆的资金,给予一定便利化监管等。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2月25日,三亚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作。武威摄

海南自贸港高端人才供需困局及其解决路径

当前,海南已发布系列政策引进自贸港建设和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但同时也面临“高层次人才引得来却留不住”的困窘局面。此外,还有许多海南籍高端人才遍布世界各地。如何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事业前景,让人才发展与区域发展相得益彰,成为海南引进人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是精准引进自贸港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开展人才需求调查,摸清全省人才需求现状,推动有计划的精准引才,可以制定和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促进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对称,精准引才;围绕海南自贸港主导产业,深入研究不同产业的发展周期,精准引进适合海南目前产业发展阶段的高层次人才,有的放矢储备适度超前的科研创新人才;可着眼于海南自贸港未来发展预期,改变传统人才观,大力推行离岸创新创业的人才使用模式,建立起接轨全世界研发中心、智力资本集聚地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创新“候鸟型”人才、退休赋闲型高端人才特殊引进特殊使用(包括海南籍国内外人才)办法,从根本上破解海南建设的人才瓶颈。

二是多措并举为高层次人才创造干事创业条件。可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设计一套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制度,为项目和成果买单,允许科技创新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间双向兼职,探索对引进高层次或紧缺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机制,以此吸引大批有能力、有抱负的科研人才,推动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以企业实际需求和未来经济发展为导向,联合企业、政府、重要园区和研究机构,多方共同搭建办事平台,为高层次人才发挥才干提供广阔空间;科学指引用人单位建立个性化的人才管理和办事机制。通过持续优化人才管理方式,鼓励企业给予高层次人才宽松的干事空间及丰厚的人力、物力支撑,让高层次人才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2月19日,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育种专家马文全(左)在田间查看玉米生长情况。袁琛摄

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开放与现状的冲突及其解决路径

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海南积极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人才,基本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海南特点、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人才集聚新高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但是,当下也有些干部渐渐滋生“多干多出错”“少干少出错”以及不如“躺平”的思想。海南在缺乏市场流量且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建设自贸港,同时面临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上海自贸区等开放试验区的竞争,迫切需要加强统筹,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的思路,积极在选人用人方面发力,助推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

一是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根据各类人才不同特点和职责,分类建立不同类型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倾向,重点突出职业道德、实绩贡献、发展潜力,并结合独特技术技能,从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等方面全方位评价人才。

二是对标现代产业体系需求挖掘培养各类人才。人才最大的渴望就是发展的舞台。对标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为支撑的“3+1”现代产业体系,以“3+1”产业发展对人才和人才团队的需求,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支持,引导用人单位挖掘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和人才团队,以人才培育和团队建设服务、支撑、引领产业发展,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宽人才的国际化视野,不断提高其国际化水平,让他们拥有更加广阔的舞台。

三是试行一批创新性评价制度,让各类本土人才在行业领域脱颖而出。制度优势是形成人才优势的重要保障,评价制度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指挥棒”。在自贸港建设的大环境中,各类新兴业态催生出各类新职业,如何让评价制度更加精准、更能服务发展,借鉴与创新是最好出路。如何在分类评价的框架下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探索试行一批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其他自贸港人才评价制度和创新性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四是下放一批事权,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保障人才将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强化党委、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弱化微观管理和审批管理,推进人才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集中授权,完善全要素、全口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人才主题数据库,建设人才数字大脑,创新人才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推动人才公共服务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形成基于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智慧型人才数据生态,打造适应自贸港的人才生态环境。继续下放一批职称评审权,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医院、技工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在中小学教师系列中试点按岗评审、评用结合,着力加强聘后管理,大力推进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活、机制不顺、活力不足等制约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瓶颈问题。在控总量、定标准的前提下,继续下放高层次人才认定权限,在部分领域探索对标享受待遇,取消形式上认定。在聘任权方面,进一步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下放用人自主权,支持其自主设岗、自主聘用、自主管理,让用人单位成为人才聚集主体,真正做到谁用谁评价谁管理,切实为用人单位松手,为人才松绑,激发人才活力,保障其才华和能量在自贸港高质量发展中充分释放。

林琳:海南高水平对外开放压力下四大冲突及解决路径的思考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园区一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责任编辑:辛晓霞 韩存军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