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党建 社会 文旅 教育 开发区 汽车 房建 企业 地市 艺体 更多

杜星云:浅谈牛图腾在华夏始祖起源文化中的意义

来源:综合 2021-02-17 14:39:02

在我国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中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一、牛图腾的起源。

最古老的人类可追溯至9万年至12.5万年前,牛的出现更为遥远。

图片1.jpg

原牛是牛的祖先,曾遍布欧亚大陆,体型巨大,体长280~300厘米,肩高1.8m,体重800~1000千克,色彩独特,双角尖耸,速度超群,性情极端孤傲,面对人兽,决不示弱,几乎无法被驯化。由于自然特别是人类的影响,17世纪整个物种灭绝。原牛在世界很多地方是桀骜和英雄的象征。

图片2.jpg

岩画是人类原始艺术的形象符号。在我国宁夏贺兰山回回沟有一幅《巨牛图》,在40多米高的山顶上,刻了一头巨牛岩画,高110厘米,宽201厘米,以三条复线刻画出牛的背部,以两条复线刻画牛的腹部及后腿,线条流畅圆润,准确地将巨牛的轮廓进行了勾勒,复线既有生长的感觉,又使牛的造型具有立体感。巨牛腹部里和外围,还画有多个大小不一的马羊牛,这些是否代表了一种孕育、生长、高大、神威,这也许就是中华大地最古老的原牛岩画遗存。在耸立的山顶,一头神秘的巨牛,面对空旷幽静的大山谷,及由谷口延展的广袤无垠的银川大平原和如丝带般蜿蜒的黄河,历经无数严寒酷暑,穿越无数时空,它魏然屹立。这是原始祖先对牛的敬畏、崇拜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庄严昭示。

图片3.jpg人类对牛的凶悍、健硕既恐怖又爱敬,为了生存却不得不征服和获得牛,这是一种矛盾生存的关系。距今1万年左右的中石器时代,人类普遍制造弓箭。弓箭的发明使打猎成为一种普遍的劳动活动。用弓箭猎牛生活的岩画在我国境内大量存在。由于野牛非常凶猛,猎捕它便非常危险和恐怖。新疆温泉县苏鲁北津沟的岩画《野牛伤人》就表现了人与牛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牛蹬蹄弓尾,身体前倾,头向前拱,牛角尖锐,刺向前方。一位拿弓箭的猎人已经被抵翻在地,弓箭失落,双手张开。可见人与牛之间相互求生存的矛盾非常尖锐。

在广西左江流域崖有许多头戴牛角或手持牛角,双手齐肩平举进行巫术或者祭祀舞蹈的红色壁画。在我国云南沧源、内蒙古等众多地域的岩画中都有牛与人关系的众多画面。

图片4.jpg

佛洛伊德曾把原始艺术的表现称作“思想全能型”的艺术。就是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巫术心理的支持下,人们常常以主观的意念来代替现实去表现客观的世界。牛在原始先民的意识形态中有很神秘关系。威武的大公牛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公牛的牛头或牛角就是原始先民启迪、激发巫术性、艺术性的重要来源之一。牛头或牛角就成为力量、强壮、雄健、威猛、生殖、繁衍、神秘、神圣的象征,成为一种标志性符号,成为了图腾。

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并用某种特定形态的标志表现出来。

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发现了距今1万年左右红山文化的牛首人身玉雕,这种牛首人身的形态正是远古祖先所崇拜的牛图腾。一般学者把这种形态称为太阳神,这可能有失偏颇。其实这是很明显的牛图腾,这种牛图腾也是龙的形象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元素之一。

图片5.jpg

辽宁省阜新市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龙形图案,这条龙的发现,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一直推到了8000年前。此时龙的骨架形态已与后来流行的龙的骨架形态大致相当,但龙角亦为牛角,还不是后来形成的鹿角。

图片6.jpg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中,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祭祀玉器中,最有名的就是“C形龙(中华第一玉龙)”,即1971年内蒙古赤峰市博物馆从三星他拉村征集的青玉大龙。,实属中国最早的玉龙。此玉龙的角也实际上就是是变形夸张的适合形态的牛角。

图片7.jpg

考古发掘至今多年来的成果证明:中国史前存着在两大文化区系,即中原古文化(黄帝及其夏氏朝代)和北方古文化(昊帝伏羲及其华夷集团);而北方古文化又是由红山诸文化和河套文化组成的。在史前文化的发展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想象力提高,祖先意识的不断加强,牛图腾也在不断演化,从初生相似的自然形态阶段,逐步发展为“兽的拟人化”,即具有牛性特征的半人半牛的图腾圣物。到炎帝、黄帝、蚩尤时代,牛图腾已经发展到鼎盛阶段,其精神的某些特征也逐步融入到龙图腾的发展演变特征之中。

华夏文明的奠基人为中华三祖,指的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任昌华先生1992年在首次提出了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传统上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而牛图腾文化在中华三祖文化的发展和融合形成过程中,在中华民族起源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炎帝,少典氏族后裔,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炎帝所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踞今5500年至6000年前,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是今宝鸡市渭滨区的清姜河,一说是今宝鸡市岐山县的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相传炎帝遍尝百草,用草药治病,发明刀耕火种,创造农具,教民种植粮食,制造陶器和炊具。

南宋罗泌的《路史》云:“炎帝神农氏,姓伊啻,名轨,一曰石年,是为后帝皇君,炎精之君也。母安登,感神于常羊。晋《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正妃。游于华山之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从古代很多资料可以看出,关于炎帝的出生,都提到了炎帝母亲是因为“感神”或“感龙”才生下牛首人身的炎帝,这在神话传说类型中叫做“感生神话”。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帝王的感生神话非常丰富,它们是远古时代图腾生育信仰的产物。约翰·弗雷泽提出原始人所具有的原始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交感巫术”。它分两种,一种是相似律,另一种是接触律。接触律的思维方式是认为通过事物之间的接触,可以对某人或某物施加影响。

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互渗律是原始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叫做原逻辑的思维,他们和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不同。“在原始人的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他什么东两。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收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炎帝出生的感生神话就是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出现的。

图片8.jpg

既然炎帝是“感神”而出生的,那么他的相貌和能力也一定非同寻常。所以《列子》中记载:“疱牺氏、女蜗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路史》卷十二载:炎帝长于姜水,成为姜姓。其初,国伊继国耆,故氏伊耆。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颠,龙颜而大唇,怀成钤、戴玉理。生三辰而能言,五日而能行,七朝而齿……。从很多文献古籍的记述和相貌画像特征来看,炎帝具有牛首人身的图腾特点。

炎帝这种牛首图腾式的相貌特征是含有龙气龙脉的,是龙气牛相的外在的现实,是原始祖先浪漫而又现实的精神寄托和表现。

黄帝最初也同炎帝一样,是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国语·晋语》及《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说,昔少典氏,娶有蚧氏,生黄帝、炎帝。他们既为同胞兄弟,又都为各自部落联盟的首领,所以历史上往往炎黄并提。黄帝族和居于姜水流域的炎帝族世代通婚姻。《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名“轩辕”,其国号为“有熊”。《帝王世纪》:“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黄帝与炎帝一样也是有感而孕,是感电光绕北斗而生的。那么他的相貌和能力也一定有非同寻常的神性。

《淮南子·天文训》说:“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已”。《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黄龙体”,《河图稽命徵》、《汉书人表考》,俱说黄帝“龙颜有圣德”、“河目龙颜”。

黄帝部族以龙(蛇)为图腾还有许多文献依据。闻一多考证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山海经·海外西经》说:“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相绕。”袁轲先生注曰:“此言轩辕国人人面蛇身,固是神子之态,推而言之,古传黄帝或亦当作此形貌矣”。这些文献说明黄帝感电光而生的外貌是人面蛇身或者人面龙身,其部落的图腾是龙。

很多先秦学者的研究性文章中提出“黄帝四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佚书《黄帝四经》说:“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这与《尸子》“古者黄帝四面”、《吕氏春秋·本味篇》“黄帝立四面”的记载相合。跟“黄帝四面”关系最大的文物形象,还要数高利群先生收藏的红山文化四面玉雕和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人面方鼎。

图片9.jpg研究者说,这人面方鼎就是“黄帝四面”的造型。李零也说,“黄帝四面”跟“方鼎四面”完全一致。 该鼎最让人惊奇的地方是在器物的四周各装饰了一个又大又醒目半浮雕人面,人面五官为正常的人的五官,但每个头的周围有2个5趾爪、2个牛头的半人半兽的“超人”,其实,器物上表现的对象,是有头、有身、有角(牛角)、有爪的半人半兽的“超人”,躯干可意会为鼎身而隐去。

图片10.jpg

半人半兽是中国史前图腾中最普遍的祖神崇拜表现方式,凝聚的是敬祖情结。人面方鼎表现的这个半人半兽,无疑是这个神系中的一位。那么,做为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半人半兽了。象征力量的牛角自然也就成为其超人的外在形象不可缺的一部分。至于后来黄帝的形象成为了普通的人头人身,这是社会发展的人文理性时代的结果。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关于他的身份,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牛头双角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角有相同之处。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从各种古代文献以及传说中都有对蚩尤形象的描述,如“兽身人面”、“人身牛蹄”、“四目六手”、“铜头铁额”、“刀枪不入”、“面如牛首”、“背生双翅”等。

蚩尤在中国神话中是兵主战神。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这中原一带兴农耕、冶铜铁、制五兵、创百艺、明天道、理教化,为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后世因为他善于制造兵器而尊崇他为兵主,所以画像石才把他刻画成头上、手上、脚上都执掌兵器的形象。从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南朝、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来看,牛精神的外貌特征和牛图腾在蚩尤部落或蚩尤的外貌特征上都表现的十分突出。

图片11.jpg

华夏始祖文化大融合——阪泉之战

黄帝氏族与炎帝氏族相邻,前者居姬水,后者居姜水,是华夏集团内部两个同源共祖的远缘亲属部落,黄帝是游牧民族,炎帝是农耕民族。当时各部落之间为了各自的区域扩张,相互侵陵讨伐,5000年前,两个最大的部落终于爆发了一场壮观的阪泉之战。

黄帝与炎帝战于版(阪)泉之野,黄帝以含有牛角的龙为图腾的类似“大纛”之旗,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茑为旗帜与以牛为图腾,以善于用火为攻击武器的炎帝激战三次,最终炎帝战败。炎帝甘愿臣服结盟,和平共处。阪泉之战以后,黄帝、炎帝连同分别从属于他们的一些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确立黄帝的领导地位,文化也开始了一次大的融合,拉开了英雄时代的帷幕。这也标志着神农氏时代之末,由原始农业的发明所开创的全盛时期氏族制度早已走向衰落。

阪泉之战后,促使中国政治制度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变革。蚩尤是九黎之君,属东夷集团。在其繁荣昌盛时,蚩尤率领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西向扩张进入华夏集团分布地区,因为首当其冲的是居于豫东的炎帝。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居地全失,于是炎帝求救于同一联合体黄帝,于是,引发了规模宏大、扭转乾坤的涿鹿之战。

华夏始祖文化的最大融合——涿鹿之战

图片12.jpg

涿鹿之战不同于阪泉之战,它是在两个部族集团之间进行的, 因而打得分外激烈,在冀州之野,留下很多激战的神话传说,如说黄帝战蚩尤,九战九不胜,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还有传说,黄帝与蚩尤大战三年无一胜,概因为蚩尤部族的冶炼技术发达,制造出的铜刀铜枪战力惊人,黄帝部族大多是的石斧木棒。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牛皮鼓。将蚩尤所帅之兵震得神魂颠倒,终于溃败被灭。     

夔牛,一说是传说中一种高大的野牛,二说是古代蜀山所产的大牛。三说是出自《山海经·中山经》中说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鼓声“声闻五百里,再震三千八百里。黄帝战胜蚩尤,除了依靠了应龙、旱魃、等神仙异兽的帮助外,利用夔牛的牛气牛声在威杀蚩尤的战争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涿鹿之战以黄炎华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传说黄帝进入东夷活动地区“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鎋,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相传“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铜头铁额牛角、全身兵器等)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取得这场华夏民族在发展时期兴亡绝续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奠定了华夏集团据有广大中原地区的基础,并起到了进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东夷九黎部族融入了炎黄部族,使华夏族各部落实现了团结统一,以游猎为生逐步转向稼穑为生,从而使得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文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的最早主体。黄帝从此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

世界上有许多以牛为图腾崇拜物的国家和民族。如古埃及人、波斯人视公牛为人类的祖先,印度崇牛为“圣牛”,尼泊尔敬牛为“神牛”,并定为“国兽”。华夏民族从古至今,牛图腾文化的流传与民俗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无论是牛图腾的原始岩画,还是各民族流传的牛的神话故事、祭祀巫术歌舞、器皿装饰上的牛头纹饰等等,都可以追溯到远古华人以牛为祖先的图腾崇拜文化中。

图片13.jpg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五千年前,中华民族三大人文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在征战、耕作、融合中,牛图腾作为重要的精神形象,在始祖图腾发展的鼎盛阶段,逐渐融入到复合的龙形象之中,创造了华夏民族共认的“龙”图腾,开创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这些始祖的图腾文化,同样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和民族团结创新的文化基石。

杜星云2021年2月10日写于西安曲江。

(杜星云(君利),西安国粹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法中文化艺术事业促进会名誉主席、美国大西北总商会艺术执行主席、美国华人专家会专家暨艺术总监、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晨光 秦川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