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副处长邱小田系统总结了我国地方猪资源保护工作的进展与挑战。他在致辞中介绍,我国已基本形成系统性保护格局,完成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并构建了国家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相结合的立体化保护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也日益完善。同时,他也指出当前部分珍贵品种群体数量少、育种创新体系尚待加强,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邱小田提出三点希望:坚持保护优先,筑牢资源根基;强化创新驱动,抢占科技高地;推动产业融合,打造民族品牌,并表示全国畜牧总站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支持产学研深化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致辞中指出,“保护”是根基,“开发”是路径,而“科技”则是连接保护与开发、驱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核心桥梁。面对当前种质资源挖掘深度不足、育种创新体系尚不完善等现实挑战,印遇龙院士呼吁,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基因组学、智能传感、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实现从遗传资源保护到消费体验的全链条科技赋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他展望,通过持续科技创新与全链条协同,有望构建起资源保护有力、种业自主可控、品牌享誉市场的中国特色地方猪产业体系。
重大成果与创新产品发布,展现产业科技硬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