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第四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大会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科技创芯,链农强农”为主题,汇聚了以印遇龙院士为首的国内顶尖生猪产业专家学者、行业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全国多地的地方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300余人,旨在通过前沿学术交流与务实产业对接,共同探讨地方猪种质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创新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大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唐中林主持。
科技创芯驱动产业链升级,多方共谋本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共清涧县委副书记刘浩成在致辞中,将“清涧黑毛土猪”亲切地称为这片土地孕育的“良种瑰宝”。他介绍,清涧县近年来锚定“保护为先、开发为要”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建设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进行科学选育,守护品种的基因底色;另一方面推动产业链向加工、预制菜研发和品牌打造延伸,让“好品种”变成“好产业”。他诚挚邀请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种质创新、绿色养殖等环节“传经送宝”、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清涧黑毛土猪从“保得住”向“育得好、卖得俏”跨越,让更多优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大会开幕式上,榆林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康玺东在致辞中系统介绍了榆林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省第一畜牧大市的产业实力。他指出,202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达141.19亿元,生猪饲养量228.65万头,其中以清涧黑毛土猪为代表的地方猪特色产业发展迅猛,现存栏量达10.5万头,占全市生猪存栏总量的10%,并已建成八眉猪国家级保种场1个、种猪场18个,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康玺东表示,榆林市将以此大会为契机,重点强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深化科技协同合作三方面工作,全力推动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