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50万字的小说到3小时的舞台
将近50万字的小说浓缩为一场3小时的舞台演出,绝非易事。编剧李宝群坦言,改编过程中的压缩、提炼和选择是一个重大课题。

“改编文学作品就是要把文学带回到剧场里,把文学性和戏剧性的审美结合起来。”李宝群说,“从文学转换成戏剧,首先要保持原作的文学品质,包括原作的语言、人物特色和情感;还要实现高度的剧场化与戏剧化,考虑舞台的特点,给演员留出表达空间,通过丰富的表演和舞台手段,让观众能直观地体验剧中人物的生命和情感。”
《星空与半棵树》原著线索纷繁,比如猫头鹰的俯瞰视角、安北斗与温如风的关系、安北斗的家庭生活和村庄的一系列工程等。李宝群在改编的过程中必须要“割爱”。耗时三年,数易其稿,李宝群和团队最终选择以温如风、安北斗、花如屏三个小人物来构成戏剧最核心的人物关系,以此展开更多故事。

“戏剧的本质是冲突!冲突!冲突!”分享会现场,导演宫晓东没拿话筒,用洪钟般的声音和澎湃的激情,讲述了他在导演《星空与半棵树》时的感想体会。文学作品可以只是抒发个人感情,戏剧一定要在冲突中展现。“我们要找到最主要的冲突,以此来撬动人物在舞台上的行为。”
在创作过程中,宫晓东注重建立戏剧与生活之间的距离,采用寓言、象征、荒诞等呈现手法,既“一本正经地表现冲突”,也“一本正经地冷嘲热讽”。“《星空与半棵树》中,温如风是一个浸染在无尽侮辱中的人物。但我们不能只是直白地复刻这种尖锐现实,要采取艺术化手法来表现。”
演员与角色的灵魂共振
对于演员来说,塑造角色是一场与人物灵魂的深度对话。

“能够从事并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温如风的饰演者王大治分享,每次站在舞台上,看到台下的观众,就会觉得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