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选择改编《星空与半棵树》?陕西人艺院长、一级导演李宣表示:“一方面,我们认为它具有现实主义作品的力度,特别是其批判性;另一方面,这本书不仅文学价值高,而且可以从其文学当中提炼出独有舞台性的戏剧样式,非常适合戏剧化改编,所以我们做了这个项目。”
近年来,陕西人艺陆续将多部文学巨著搬上舞台,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学改编品牌。将文学经典转化为话剧作品,是2013年李宣担任院长后的大胆尝试。

为何带领陕西人艺走“文学剧院”这条路?谈及这一战略抉择,李宣表示:“首先,在陕西这片文艺沃土上,‘文学陕军’实力雄厚,我们经过深入调研,认为文学在艺术领域是一大‘顶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其次,我在中戏导演系求学期间,其中有一学期课程都是文学改编,这让我一直有探索这个方向的想法。再加上陕西人艺当时作为名不见经传的一个省级小剧团,亟需借助文学IP的影响力来做大做强。”

李宣特别强调,剧院能够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导演宫晓东与编剧李宝群等“恩师”的引领。“一直坚持文学改编之路,将艺术追求定位在文学剧本之上”,是陕西人艺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的关键转折。
十余年来,陕西人艺用心讲述中国大地上的乡土故事。他们的创作不追求华丽的舞台效果,而是通过演员们真挚的表演、生活化的表达,让观众在剧场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听见内心的共鸣。

正如梁燕丽教授在交流中所说:“《星空与半棵树》最打动我的,就是它把重点落在了人身上,而且是一些有个性、有理想、有思想的小人物。这种以小见大的视角,生动展现了乡土文明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