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米脂县,进入了最美时节。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黄色与绿色交相辉映。一道道梯田上,谷子纷纷弯下了腰,迎接大自然赋予的成熟。这是由无数条沟和无数座山连成的县域。而今天,古老的山地农业,正在这里焕发新生,并带动了旱作农业区的乡村振兴。
山地农业。
谷子熟了。
(一)
米脂,因“米”而名。但在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小米产业如何振兴,却曾经是个问题。
谷子是我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至少有7000年的种植历史。而米脂,因为处于北纬38度这一农产品黄金纬度,又位于海拔800米到1100米的上佳海拔区,土壤深厚、降雨适度,成为小米的传统优质产区。
然而,当农业产业化日新月异之时,米脂的杂粮产业却一度落在了后面。主要因为当地的谷子几乎都在山地之上,依靠旱作雨养。山地农业,使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成了难题,劳动效率也比较低下。如何在各有优势、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重新振兴小米产业,振兴山地农业?是米脂县委县政府曾经面临的一道难题。
进入新时期,米脂上上下下凝聚共识,决心以小米产业振兴山地农业、旱作农业,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沟。从那时起,传承了几千年的古老农业,在几十年治土治水的基础上,在新时期淬火重生。
如今,米脂的小米产业,已经成为黄土高原山地农业的一个典范。从道路到能源、从品种到农田,从节水补灌到机械上山,从市场到品牌,从科研平台到全产业链,小米产业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使米脂成为周边地区的小杂粮流通、加工中心,带动了整个陕北地区的小米、杂粮产业和山地农业。
万亩谷子基地。
历史悠久的米脂小米。
(二)
其实,前人已经打下了基础。几十年的治沟治水,让米脂的沟沟壑壑都得到了治理,防止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几十年的农田建设,数万人的辛劳和努力,修起了三十多万亩梯田。
但是,以前的梯田一般都在两米到四米之间,很难进行机械作业;治理沟壑所平整出来的土地,地块较小,一般不适宜机械作业。
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重新平整土地,让小块农田、梯田变成高标准农田。
一场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此展开。从2021年开始,米脂县对原有的梯田进行了改造平整。经过300多台铲车、装载机上山下坡经年累月数轮持续作业,原来两三米宽的梯田,只要条件容许,都变成了七八米乃至十几米的宽幅梯田。原地、坝地也进行了平整。同时,对新平整土地进行通路通水通电,并建设起防护林,还对部分地块增加生物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质量。
三年来,米脂县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7.3万亩,其中平整土地3万多亩,从根本上提升了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条件。
山地农业一般也是旱作农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另一个关键是灌溉和引水。
从2022年开始,米脂实行了“四位一体”引水上山:黄土高原缺水,就在沟道打坝蓄水;引水灌溉和生产中的能源电力怎么解决,架电线或使用光伏发电;一些地方缺乏建坝蓄水的条件,就建设软体水窖,收集四季的雨水雪水;推广使用膜下补灌,大大提高了用水效率。
引水上山和膜下补灌,取得了喜人的效果。龙镇鲍庄农民刘忠买说,如果没有补灌,遇到像这两年的干旱,他们那里谷子的苗估计都保不住……
高标准农田的建成,使山陡沟长的米脂,终于有了规模化、集约化种植的条件。2024年,米脂县建成谷子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田15个、百亩攻关田40个,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加工车间。
(三)
在农村劳动力不足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山地农业、旱作农业?机械化是一个关键。
米脂的山地农业,基本布局是沟坝地种玉米,山上种谷子和小杂粮、马铃薯。近年来,米脂大力推进农机上山,推广丘陵沟壑区适用的小型农机具5600台套,其中机械化收割农机具600台套。
如今,在米脂一望无际的山峁沟壑间,在这个纯粹的山地农业区,耕、种、管、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60%,其中高标准农田已经实现耕、种、收获全程机械化。
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在这里已经成为历史。
种子关系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育适应本地自然环境的高产优质谷种,米脂县在大力进行“香谷米”老品种保护的同时,通过航天育种技术培育优良品种。从2020年5月开始,米脂的“米谷1号”“米谷2号”先后进入载人飞船,在外太空接受高能粒子、微重力等多重影响,返回后再进行地面选育。
如今,“米谷1号”和“米谷2号”在米脂和周边县区正进行试种,效果显著。
种谷子源远流长的米脂,自留谷种是农家传统。由于本地选育品种适应性更好、产量更高、抗病力更强、颜色和口感更佳,现在已经很少有农户自留种子。
最古老的农业联结着最前沿的科技。目前,米脂县建成了米脂小米试验示范站,并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陕西米脂小米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小米和小杂粮产业提供直接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农村综合技术推广站站长任树岗说,他工作二十多年来,这几年是科技对山地农业投入、支撑最多的时候。
科学技术成为小米和杂粮产业的支撑。
米脂小米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四)
农业能否带动农户增收、乡村振兴?还要看产品的市场价值和品牌。
为了实现“优米优价”,让小米真正成为富农产业,米脂县进行了深入的品牌建设和质量管控,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
近年来,米脂县持续深挖“米脂小米”品牌文化,制定实施《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成效显著。
2019年,米脂小米在第二届全国小米品鉴大会上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定为“功能营养小米”。同年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选入第四批全国名优特农产品名录。
2021年,米脂小米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
在2022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榜上,米脂小米位列小米行业第一位。
2023年9月,米脂小米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
2024年1月,米脂县被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评定为陕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2024年4月,“米脂小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30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
2024年6月,米脂县被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5部门评定为陕西省有机认证先行区。
2024年6月,米脂小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索引名录》。
去年9月,由榆林市委、市政府主办,榆林市农业农村局、米脂县委县政府承办的米脂小米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米脂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和米脂小米区域公用品牌。自此,“米脂自古出美人,米脂小米更养人”的宣传语广为人知。
为防止品牌做强、市场扩张后质量滑坡以次充好,米脂县对小米质量进行严格管控。实行了生产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为主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进行严格的品牌、市场管理。
米脂县县长杨树森说,“作为以优质优价为基础的富农产业,品牌和市场管理,关系着小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种植户的收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品牌建设也促进了品质的提升。如今,米脂小米绿色有机种植基地达到2.7万亩,并成为上合组织农业出口优选基地。
在品牌战略的带动下,米脂小米价格从2020年平均12元每公斤上涨到2023年18元每公斤,到2024年预计累计增收3亿元。
杨家沟镇李家寺村村民李增和,去年他家的3亩谷子纯收入8000多元,加上十几亩玉米和其他杂粮的收入,两口之家的李增和感到很满意。“过去种地只求温饱,今天已经可以过上小康生活。再就是种地不再那么苦了,村庄越来越有样儿了。”李增和望着平展展的宽幅梯田和绿油油的山说。
小米特色加工产品。
(五)
产业富民,乡村振兴,需要不断上下求索。
种植生产不断扩大,品牌影响稳步提升,还有什么抓手?
附加值。
小米和小杂粮如何延长产业链?如今,提升附加值,成为米脂发展的“热词”。
2019年,米脂县开始建设小米加工园区,引导聚集企业在深加工上做“大文章”。如今,这个园区已经成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小米酒、小米醋、小米锅巴等成熟产品走进全国市场。
几年来,米脂的企业、科研平台研发出了小米咖啡、小米酵素等深加工产品。从米糠提出的小米油,被视为很有潜力的化妆品,而小米面膜正在以“米脂婆姨”的背景深入市场……
曾经作为北方人数千年主食的小米,在数十年内遽然退下了主食的行列。能否让小米重回主食地位?米脂农投和陕西粮农集团合作生产的杂粮面,就是这样一次尝试。目前,以小米为基础的杂粮面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而以杂粮为基础的预制菜和速食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陕西粮农集团和米脂农投联袂开发的小米粉和小米汁即将上市。小米汁也叫小米乳,米脂农投总经理朱雄说:“小米汁是目前最能体现米脂小米品质的深加工产品,正在将小米产业带入新的领域。”
目前,两条由国产和进口设备集成的生产线正在安装。负责运营的陕西粮农集团优选食品公司总经理潘斌说,米脂小米、陕北小米是非常养人的传统食粮,但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它们,这两款产品,就是为了实现米脂小米与全国消费者的“面对面”。
站在米脂县城,无定河静静流淌,杨家沟的青松似在吟唱……
米脂是陕西黄土高原山最密、沟最多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发展山地农业、旱作农业,殊为艰难。今天,米脂以小米产业,让本处“弱势”的山地农业、旱作农业焕然一新,令人振奋。
改变的不只是农业。米脂县委书记王曼华说,在振兴小米和小杂粮产业中,农村也变了样。道路更通畅,村容村貌更美,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安心在农村发展、居住,在农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里的乡村振兴,可见,可闻,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