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给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变数。如今,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推迟两个多月的全国两会顺利召开,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抗疫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0年对于中国而言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从“十三五”收官到消除绝对贫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诸多重要时间点在今年交汇。
其中,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更是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提到扶贫攻坚,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在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刻,回顾往昔、展望未来,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为一支重要力量,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农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多元化模式,民企的专业优势与动员能力得以充分彰显,为不少贫困地区从脱贫到致富、从致富到小康的跨越式发展,贡献出巨大力量。
民企扶贫呈现多样化特征
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国企业,一直是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当前,各类企业凭借自身的资金优势、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开展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有这样一批民营企业不仅以做强、做优、做大主业为己任,还自觉担当,勇挑重担,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践行公益的道路上做出了表率。
从承担国家扶贫任务,到为更多青年人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我国民营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质”与“量”上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国计民生等各大领域持续发光发热。
特别是在扶贫领域,一批民营企业在强化中国品牌实力的同时,在公益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为许多贫困地区的群众送去希望,彰显出中国企业的担当。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指出,民营企业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头部企业在精准扶贫方向上,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和精准化特征。
其中,多样化体现在覆盖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基建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等9个方面;精准化体现在同时聚焦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基建扶贫三大领域,合计比例72%。
以碧桂园的“4+X”扶贫模式为例。“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比如,在党建扶贫方面,碧桂园通过开展“党建引领”村支书研学班,已培养贫困县村干部超1000人次,间接覆盖贫困人口近11万人次。此外,通过在9省14县选聘140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覆盖贫困人口约6.1万人次。
在健康扶贫方面,碧桂园捐赠1亿元支持国家“光明扶贫行动·白内障复明”项目,在帮扶县免费为患白内障的贫困户提供治疗。截至今年1月底,已完成20省1350多家定点医院集中签约工作,向8.8万名建档立卡白内障患者拨付了救治补助资金。
截至目前,碧桂园在全国的扶贫帮扶项目共涉及16省57县,其中结对帮扶9省14县33.7万贫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助力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脱贫超31.8万人,成果显著。
产业扶贫彰显造血力量
产业扶贫是当前扶贫攻坚战的重头戏之一。
“难脱贫,易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的痛点之一。这一问题之所以存在,通常是由于缺乏可持续的产业支撑。贫困地区一旦有了产业支撑,就相当于拥有了发展的内生动力源,有望依靠自身力量摆脱贫困,避免了返贫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