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资讯 > 正文

“微短剧之都”西安 能否拿到“高光”剧本

“微短剧之都”西安 能否拿到“高光”剧本
2025-08-22 10:24:35 来源:三秦都市报

西安的微短剧市场有多火?平均每天有60余个剧组同时开机;2024年全国每100部微短剧就有60部诞生于西安;由西安本土公司承制的《无双》至今仍被视为业界“天花板”——成本不足50万元,上线8天充值破亿元,累计充值破3.5亿元……

8月1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消息,《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印发实施,明确提出: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

作为微短剧之都的西安,此次政策红利将带来哪些机遇?8月20日,记者走进微短剧拍摄现场进行了探访。

从筹备到上线仅需1个月

9时30分,咸阳市渭城区兰池大道中段的一家酒店门口已经一片忙碌。制片主任王姿童正拿着拍摄计划表和导演沟通拍摄计划。

不远处,道具组的工作人员正围着一辆三轮车和小汽车调整角度,这是即将拍摄的“三轮车与小汽车相撞”场景。“剧组的‘大管家’可不好当,从演员调度到道具准备,哪儿出岔子都得第一时间顶上。”王姿童说。

王姿童入行两年,平均每个月要负责两部短剧项目的制片工作,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完整的休息日。她最难忘的是2024年冬天拍摄的一部“穿越+AI”的题材剧,“半夜水管冻裂了,整个拍摄场地都结了层薄冰。场地师傅连夜抢修水管,我们裹着羽绒服在旁边守着,盯着温度计一点点往上爬,直到凌晨3点才重新开工,最后硬是按期拍完了,现在想起来还很佩服大家那股狠劲。”

微短剧要的是效率。以一部60集以内的短剧为例,从拿到剧本到上线最快只有一个月——前期筹备一周,要逐字逐句捋剧本逻辑、跑遍全城找贴合的场地、筛选匹配的演职人员;拍摄时间压缩至7天,每天从清晨拍到深夜,演员们连吃饭都得捧着剧本背台词;剩下的时间交给后期,剪片、做特效、配音乐,每一个环节都在和时间赛跑。

目前,普通短剧每部预算在50万元—60万元。王姿童每次都得精打细算:“作为制片人,我们得先做个大概预算,演员片酬、场地租金、道具费用都得抠着算,尽量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短剧角色要“30秒让观众记住”

短剧,通常分为竖短和横短两种。短剧有着明确的“双短”特点:剧集短、时长短,核心逻辑是爽。

爽点该如何制造,这就是编剧的职责。舍鹿有虞(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剧杜志刚翻出一个剧本:“这是我耗时两个月打磨出来的,光修改就改了十几遍。”他最早做文旅宣传片,2021年西安短剧刚兴起时,他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机会,果断“跨界”进入这一行。

杜志刚表示,大量微短剧的“上游”是网络小说,也就是将网文的“吸睛”套路进行浓缩式地可视化翻译,通过快节奏、强反转的剧情设定,力图在每一分钟踩中观众的情绪“爽点”,吸引他们反复点击观看。

入行3年,杜志刚写了上百部短剧。他的灵感大多来自“身边的热闹事”,“社会热点、热门剧都能当素材。比如某部影视剧火的时候,我们就写其中一个小人物为主角的衍生故事,重新创作情节,观众就吃‘强冲突’这一套,开头就得抓住眼球。”

在杜志刚眼里,短剧角色要“30秒让观众记住”:“不能像长剧那样慢慢铺情绪,得‘非正即邪’,矛盾点要足,开头和结局反差越大越好,这样才能让观众一直追着看。”

从“演员难寻”到“本土明星辈出”

推开选角导演邓东超临时选角办公室的门,桌面上堆着半尺高的演员简历,每页都用彩色荧光笔标着“古装眼神戏佳”“甜宠剧笑容有感染力”“哭戏有层次”等关键信息。

关键词:微短剧之都,西安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