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社会/生活 > 正文

张天柱:记录奇迹

张天柱:记录奇迹
2025-09-04 10:00:23 来源:群众新闻

我是一名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工作30多年的秦俑人,很幸运参与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以及博物馆的建设,对兵马俑有着不一样的情感。30年来,我从每一个角度发现着、见证着、记录着秦兵马俑的精彩。我用20余万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一把把青铜剑、一张张弓弩、一尊尊威武的将军俑和一个个绚丽的真彩秦俑的再现,记录了文物工作者让真彩秦俑得以留存的艰辛探索;记录着文物工作者将破碎成数百片的陶俑慢慢复活的不懈努力。我用镜头见证了秦俑博物馆的发展变化,记录下秦俑人遗产守护道路上的马不停蹄和兢兢业业,也记录下五湖四海观众对奇迹的赞叹与热爱。那些叱咤风云、日理万机的外国政要们,无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怎样呼风唤雨、强势耀眼,但在气势磅礴的秦俑军阵前,无一不被深深震撼继而折服,流露和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我用相机记录他们面对兵马俑发出赞叹的历史瞬间,用光影定格一个又一个奇迹诞生的精彩时刻。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布局缜密、规模宏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墓,开创了中国古代帝陵建制的先河,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目前在秦始皇陵区已发现各类陪葬坑和墓葬等600余座。1961年,秦始皇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秦始皇帝陵(含兵马俑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秦兵马俑坑发现于1974年,是秦始皇帝陵众多陪葬坑之一,象征着守卫秦始皇帝地下王国的宿卫军,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和“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秦兵马俑坑规模宏大、内涵丰富,三个俑坑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埋藏有各类栩栩如生的陶俑近7000件,战车百余乘,陶马600余件,兵器数万件。陶俑神态各异、形象逼真,风格浑厚、冼练,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秦俑雕塑是写实主义的艺术群像,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旷世之作。它以巨大的魅力吸引着今人,感染着每一个观者,面对整齐肃穆的秦代将士,很多人激动得难以言表。它是两千多年前的中国美术史最为直观的展示,也是世界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秦兵马俑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是全人类的珍宝,需要我们共同守护。

时序更替、岁月流失,弹指一挥间,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工作已历经了五十个年头,在这半个世纪里,通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尘封两千多年的“秦军”逐渐显露真容。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多、更大的惊喜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也将不断按动快门,用镜头为读者打开一扇扇回望历史的窗口。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从1976年秦兵马俑第一次走出国门,秦俑坑中的两件陶俑和一匹陶马随“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青铜器展”在日本东京展出后,拉开了兵马俑出境展览的序幕,兵马俑应邀走上了漫长的环球之旅。几十年来,先后在49个国家和地区的178个城市展出,海外观众超过5000万人次。秦兵马俑展览已成为全球文物展览中最受青睐的展览品牌之一。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更加关注秦兵马俑发掘、保护及科学研究工作,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际知名机构及学者也纷纷加入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保护研究行列,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及其背后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劳动力组织。国际视野下的秦兵马俑研究有望揭开更多秦陵、秦俑之谜。兵马俑已经成为考古学界、文化界,乃至国家间交流互鉴的最佳载体和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观光热点。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放46年来,有1.6亿观众前来参观,其中有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220余人,议长、副总理、部长等各国政要及社会名流3000多人次。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华文化的符号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和“一带一路”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每当我亲眼目睹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出土时,每当我看到国外政要们面对兵马俑所表现出的赞叹与激动时,我就有一种自豪感,我为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骄傲,为自己能在这个世界瞩目的地方工作而自豪!

50年来,保护管理好文物,让世界了解秦俑、秦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始终是秦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是见证奇迹的地方,我要用镜头继续记录奇迹,对我来说,秦兵马俑是永不落幕的奇迹!

 2005 年的秦始皇帝陵封土照片

青铜之冠——秦陵铜车马

1234...全文 5 下一页
关键词:张天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