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会,发布了陕西泾阳马家堡北魏孙定仁墓、陕西西安唐新罗质子金泳墓等考古新发现。
泾阳发现
北魏孙定仁墓
生前为豳州刺史死后赠骠骑大将军
2023年4-8月,为配合机场高速联络线马家堡至泾阳公路项目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马家堡村北发掘了北魏孙定仁墓。
据项目负责人王红英介绍,该墓形制保存较好、出土器物丰富、志文内容详实,是西安周边近年来发现的规格较高的北魏纪年纪名墓。
墓主人生前为豳州刺史
曾参与镇压河北起义
发掘表明,墓葬坐北朝南,为带有长斜坡墓道的穹窿顶砖室墓,总长约42米,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
墓室位于墓葬最北端,由主室和东侧室组成。
主室是在土圹内砌筑的穹窿顶砖室,平面呈弧边方形,面积约35平方米,顶部高约6米。墓底铺地砖呈“人”字形平铺,墓室四壁可见白灰抹墙。
东侧室平面呈长方形,拱顶,底部铺砖,壁面涂白灰,内有人骨一具,未成年。
随葬品均出土于主室内,共164件(组),包括石墓志以及俑群和鼓、碗、壶、灯、灶、仓、井、踏碓等陶明器。
其中墓志位于墓室东南部,俑群集中出土于墓室中部和南部,明器主要出土于墓室中部。
“墓主孙定仁不见史载,根据墓志志文,其生前为豳州刺史、阶陵县开国伯,曾参与北魏末期镇压河北起义和关陇起义的重大事件,太昌元年‘陨身中野’,葬于长安,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其下葬的时间为太昌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即公元533年1月23日,这就明确了该墓葬的准确年代。”
把半模半平风格陶俑提前到了北魏末期
王红英介绍,从墓葬形制来看,该墓继承了北魏洛阳时代高等级墓葬的流行形制——长斜坡墓道、弧边方形砖室。
“从出土器物来看,陶俑采取了前半模,后背抹平的制作方式。之前一看到这种前半部分为模、后半部分抹平的陶俑,都觉得它是西魏时期的陶俑。但从这座墓葬出土的陶俑可以确定:北魏末期已经出现了这种风格的陶俑。也就是说,把之前认为的属于西魏时期的陶俑典型风格,至少提前到了北魏末期。这就为后来研究此类陶俑,提供了分型分式的标杆。”
“另一方面从人物研究而言,虽然墓主孙定仁不见史载,但其墓志涉及到镇压关陇起义、镇压河北起义,这些事件都是可以和文献对应上的。因此这对研究北魏末期的政治格局、军事格局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雁塔区发现
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2年4-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东姜村的38处古代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区域北临西安绕城高速,东邻东仪路,西距皂河约2.5千米,其中包括唐代新罗质子金泳墓。
这是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在唐新罗人墓志
项目负责人夏培朝介绍:“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北距长安城外郭城城墙只有两公里。这是一个长斜坡、单天井的单室土洞墓,盗扰比较严重,棺椁已不存在了,也没有发现人骨。但还是发现了比较多的随葬品,共计83件(组),以陶俑为主。”
“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新罗质子金泳的墓志。墓志记载了金泳的生平,主要是他在唐的经历。这是我国目前首次经过科学考古发现的第一座新罗王室成员尤其是质子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