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社会/生活 > 正文

从政策破局到封关机遇——访全球食品饮料论坛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海南省会展协会常务副会长谢国华

从政策破局到封关机遇——访全球食品饮料论坛执行理事长兼秘书长、海南省会展协会常务副会长谢国华
2025-08-11 10:06:35 来源:全球食品饮料论坛

更为重要的是,海南拥有发展会展业的先天优势——它是全球少有的兼具完善基础设施与优质生态环境的“国际交往空间”。经过近30年国际旅游岛及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建设,海南已形成完备的酒店集群、便捷的交通网络,加之四季宜人的气候与独特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线下交流、商务洽谈的理想场所。“日益完备的会展场馆设施,‘硬设施’与‘软环境’的双重优势,让我对海南会展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这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海南从事会展行业的原因。”谢国华感叹道。

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

谢国华认为,海南自贸港封关在即,会展业前景确实十分光明,但当前在市场竞争、国际化人才培养、配套服务等方面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当此关头,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海南省推动会展业高质量发展财政奖励实施细则》,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

首先最核心的就是推动了会展业的市场化,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政策明确将政府主办的展会(如消博会)排除在财政奖励范围之外,这类展会由各厅局根据需求单独立项保障;而奖励资源则向市场化展会倾斜,政府也在逐步退出展会主办舞台。这种“以奖励促发展”的逻辑值得肯定: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做出成效后获得财政激励,既避免了资源错配,又能倒逼行业提升自主运营能力。

但结合海南会展业实际来看,市场化转型需要“循序渐进的培育周期”。当前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政策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市场主体的培育、产业链的完善、消费与产业基础的夯实都需要时间。若奖励标准设置过高,可能导致多数市场主体“够不着”,反而削弱政策的引导作用。

谢国华表示,任何展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一定的培育周期,甚至有些如路亚、精酿啤酒等专业度高的细分领域展会,在规模上本就难以壮大。但这类展会却能让会展企业积累市场化运营经验,逐步打造形成“小而精”的特色IP。因此,政府在鼓励企业举办大型展览的同时,也要聚焦“如何让更多市场力量进入会展赛道”:通过政策降低试错成本,让更多的企业在实践中摸索自贸港政策与展会运营的结合点,待封关后政策红利释放时,自然能生长出匹配海南定位的大型展会IP。“同时,在此过程中也能培养出更多的当地会展人才。只有做到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海南会展业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谢国华感叹道。

但谢国华也指出,对于国内已成熟的专业B2B展会品牌而言,现在入驻海南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这类展会深耕专业领域,拥有成熟的运营模式、显著的品牌效应,当这些要素与海南自贸港“投资自由、服务贸易自由、货物进出自由、人员往来自由、资金流动自由、数据流动自由”的政策优势相结合,必然能够极大地推动展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展会乃至主办方的国际化水平。

由于疫情的影响,现在企业的营销采购方式和消费者的消费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企业发现,不参展也能做好营销、做好采购;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观念也变得更为谨慎。这已经成为国内会展业的巨大挑战,也间接导致会展出海成为了行业热点。“因此,我认为,现在中国会展业最大的机遇之地就是海南。以后海南的会展业也将聚集两个关键词:出海,助力中国的品牌出海;国际化,本土的企业、项目、人才等的国际化。我们协会以及当地会展企业,也非常愿意为广大会展同仁来海南办展办会做好对接、做好服务。”谢国华强调,只要持续锚定自由贸易港的政策红利,聚焦“双向贸易促进”的核心功能,充分发挥“国际交往最佳场景”的独特优势,海南会展业必然能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外会展》记者马迹)

(责任编辑:王莹 秦华)
关键词:全球食品饮料论坛,谢国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