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长杯”第四届陕西大学生辩论赛
  • 广告|西安联通
  • 西凤酒广告
  • 沣西新城
  • 无界长安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社会/生活 > 正文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我国供应链韧性的战略升级路径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我国供应链韧性的战略升级路径
2025-05-07 17:04:05 来源:中国网

(二)政策协同路径:打造“政策工具箱”,优化全链条支持

在产业发展面临复杂挑战的当下,构建高效的政策协同路径是优化全链条支持的核心。一是建立“链长制”能有效破解政策碎片化难题。省级政府设立产业链“链长”,以“链长”为统筹核心,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堵点与痛点,制定系统性、连贯性的政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完善标准体系是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制定《供应链安全评估指南》,对关键环节实施强制性认证,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标准,从生产、检测到应用全流程进行规范,既能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又能推动企业技术升级,提升行业准入门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创新金融工具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推广供应链金融ABS产品,通过将供应链上的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借鉴深圳“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共享桥梁,实现资金精准滴灌,助力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畅通。

(三)市场多元路径:拓展“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布局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市场多元路径拓展“一带一路”,构建全球布局网络,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一是深化“区域合作”能够增强供应链韧性。以RCEP为纽带,积极构建“东亚-东南亚”供应链枢纽,依托中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显著降低跨境物流成本。数据显示,中老铁路的开通使沿线跨境物流成本下降30%,极大提升了区域贸易效率,为区域内企业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培育新市场是减少单一市场依赖的关键。加大对中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可有效分散市场风险。以浙江为例,通过“订单+清单”系统,精准对接新兴市场需求,成功降低对美出口依赖度,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布局。这一经验为其他地区和企业提供了借鉴,展现了开拓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三是建设海外仓网络有助于实现全球化运营。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布局智能海外仓,推动“本地化生产+区域化配送”模式落地。海外仓不仅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交货周期,还能降低库存成本和运输风险,助力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实现全球市场的深度拓展。

(四)生态重构路径:打造“数字孪生”供应链,提升协同效率

在数字化浪潮下,打造“数字孪生”供应链成为生态重构的关键路径。一是推广工业互联网是核心驱动力。建设国家级供应链数字平台,实现订单、库存、物流数据的实时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以海尔卡奥斯平台为例,其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使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大幅提升企业间协同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二是发展智能物流是重要支撑。布局5G+北斗物流网络,推动无人仓、无人港等智能化设施落地。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依托自动化分拣系统、智能仓储机器人,实现了货物存储、分拣、运输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数倍,极大缩短了物流配送时间,增强了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三是构建绿色供应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制定《供应链碳足迹核算标准》,为企业提供清晰的低碳发展指引。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动企业建立低碳产业链,如宁德时代打造“零碳工厂”,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交付,全面优化能源结构与生产流程,实现全链条低碳化,为行业树立绿色发展标杆。通过以上路径,可推动供应链生态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实现协同效率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提升。

(作者:田惠敏,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徐蕴峰,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兼一带一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外经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该项成果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所在机构无关。)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白睿祺 李晓庆)
关键词:供应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