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防线,构建本质安全“立体屏障”
有色西勘院以“安全员+岗位工”团队为核心,创新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网格化管理,压实安全责任。团队网格化布局。组建“安全员+岗位工”团队98支,构建“安全员为线、岗位工骨干为点”的网格化体系,实现“一人一档”精准管理,隐患排查覆盖率达100%。2024年,通过网格化管理发现并整改隐患197项。班前会融合机制。建立班前例会与团队工作结合制度,纳入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交底、风险预警、警示教育制度化融入班前会,强化“安全员+岗位工”协同。举牌验收制度。持续完善生产作业区域危险源数据库,做到“一项目、一辨识、一评价、一档案”精准管理,在施工现场设置“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牌”,实施危险源“举牌”可视化管理,实行动态监管机制。锌基合金EPC项目获评“全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动态监管,强化闭环整改。隐患“吹哨人”制度。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沟通渠道,岗位工发现隐患后可随时拍照上传,安全员48小时内回复并跟踪整改,隐患整改率达100%。应急能力提升。开展2025年安全生产月“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主题活动,组织事故模拟演练20场次,员工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文化浸润,培育安全基因。安全宣教常态化。扎实推进公司双重预防机制,利用班前会、宣传栏等载体普及安全知识,确保各项安全防控措施落实落地。2025年共开展全员安全培训9场,覆盖637人次。岗位练兵引领。开展安全生产岗位练兵8场次,实现隐患识别率进一步提升,同步推动标准化作业流程全面落地,筑牢一线安全防线。安全文化浸润行动。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6场,覆盖321名职工沉浸式参与,发放安全宣传产品868份,推动安全文化入脑入心。
传承工匠精神,激活人才梯队“一池春水”
有色西勘院以“师傅+徒弟”团队为纽带,构建“老带新、传帮带”长效机制,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精准结对,实现人才定制化培养。师资库建设。遴选专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及业务主管等各领域骨干73名组建公司师资库,确保每位徒弟匹配专业领域导师。在延续公司5·50工程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基础上,已有106对师徒结对,覆盖新员工、转岗员工及技术骨干等人才群体。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徒弟岗位需求及职业规划,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并结合季度考核评估结果,动态优化调整培养计划。师徒共进联动机制。将人才培养成效与师傅带教质量、徒弟职业晋升路径深度关联,建立以徒弟成长进步为核心指标的导师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资格、专项津贴发放等激励措施直接挂钩,形成“师傅用心教、徒弟努力学”的双向激励生态。
过程管控,确保培养实效。双轨考评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阶段性考核,促进师徒双方在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方面的协同发展,强化技能精进与团队协作效能。培养周期届满后实施期满考核,全面评估师徒双方在培养期内取得的工作成果、技能进阶水平及技艺传承成效。项目实战锤炼。师徒共赴项目现场,以重大工程项目为熔炉锤炼实战能力,成功解决漂卵石地层成孔、深基坑降水回收利用、边坡防渗加固、钢结构精准安装等一批现场技术难题,实现经验传承与创新突破的双向赋能,锻造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复合型铁军。
长效激励,激发传承动力。物质精神双激励。依据季度考核评价结果兑现师傅奖励;设立“优秀师徒”奖,对年度培养成效显著的师徒组合进行奖励,通过树立标杆典范,持续强化“传帮带”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开展多样师徒传承活动,通过专家讲堂、现场观摩、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授专业技能,弘扬工匠精神。职业通道贯通。为表现优异的徒弟开辟快速晋升通道,在岗位竞聘、职级评定中优先考虑。
面向“十五五”,有色西勘院将持续深化人才强企战略,以“勘研先行”夯实技术根基,以“材装并进”拓展产业链条,以“高端绿色”引领转型方向,以“产链融合”塑造竞争优势,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发展中勇担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人才驱动发展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