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门地标 财富永宁|咏山赋园林展示区盛放,8月准现房预交付启幕
  •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资讯 > 正文

科技之光点亮陕西演艺之美

科技之光点亮陕西演艺之美
2025-07-30 10:24:49 来源:陕西日报

原标题: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科技之光点亮陕西演艺之美

《长恨歌》演出现场(7月28日摄)。

“跟着演出游陕西”是陕西文旅的亮丽名片,也是海内外游客深度探寻三秦大地的一扇窗口。

《长恨歌》《驼铃传奇》《复活的军团》《再回延安》等文旅演艺长演不衰;《白鹿原》《柳青》《主角》等思想深邃的舞台剧力作在全国数轮巡演,赢得广泛赞誉;借助“游陕西”平台的AI伴游助手,游客能轻松获得精准高效的专属路线……

文化演出魅力不断升级、观演热潮迭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陕西文化演出舞台不断打磨经典、推出精品,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多媒体声光电技术等创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些技术深度融入文艺创作,创造性地拓展叙事的时空维度、丰富观众体验层次。

陕西文化演出,正以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活力,成为满足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点亮城市夜间经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强劲引擎。

重构视听,打造沉浸体验

7月28日,夜幕降临,骊山披上墨色锦袍。

晚上8点10分,华清宫景区内,“杨玉环”轻舒广袖羽衣,从“天边”飞出,在亚洲最大山体投影幻化的缭绕云雾间,缓缓降落至九龙湖湖心,又隐没于骤然升起的水幕之后。正当观众疑惑之际,“杨玉环”已乘一叶小舟,登上了由湖底液压升降系统托起的鹊桥……在实景与科技的奇幻交融中,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如期上演。

作为这场宏大叙事的神经中枢,观众席周围的设备控制中心正精确地“指挥”着一切。

“观众渴望‘穿越’,我们就用技术凿开时空隧道,以‘骊山为幕、湖水为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跨越千年的爱情故事。”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技术设备中心机械特效部经理张星在控制台前凝视着实时监控画面说。

自2006年首演至今,《长恨歌》已超越演出本身,成为中国文旅演艺界屹立近二十载的科技美学丰碑。其长盛不衰的奥秘之一,就是“常演常新”。陕西长恨歌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技术设备,从灯光特效的迭代到舞台机械的改造调试,从未停歇。

九龙湖上,由9块可移动机械板组成的主舞台随剧情悄然变换;水下,隐蔽的液压升降系统驱动着“鹊桥”与“阙楼”灵活升降;骊山上,5000多盏可变色灯源如闪烁的繁星勾勒出山体轮廓。

“我们已拥有隐蔽式折叠LED屏、山体星空特效、水下升降舞台等31项专利技术。”张星介绍,“去年,我们引入了全息投影与裸眼3D技术,打造‘祥云绕蓬莱’的仙宫幻境。今年,还将引入全景声技术,让观众全方位感受恢宏历史场景与剧中人细腻的情感变化,获得更极致的沉浸式体验。”

持续的技术革新与运用,让游客的每一次观演都成为一场全新的视听之旅。来自上海的“回头客”陈俊芳感叹:“网友所说的‘值得怒刷N遍’一点不夸张。当‘杨玉环’和‘李隆基’踩着旋转的羽翼在‘仙境’重逢时,千年后的我们看到了诗人笔下描绘的‘在天愿作比翼鸟’。”

赋能叙事,精进舞台呈现

高擎“陕派话剧”旗帜的陕西人民艺术剧院,以精品创作生产为核心竞争力,创排的《白鹿原》《平凡的世界》《主角》等改编自陕西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同名话剧,获得多项国家级重大奖项,演出足迹遍布全国,为无数观众带去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关键词:陕西演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