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通暑期广告
  • 服务丝路,融入丝路
  • 丹青妙笔banner图
  • 沣西新城
  • 西凤酒广告
丝路
English
服务丝路 融入丝路
当前位置:陕西频道首页 > 企业 > 正文

凝心聚力铸英才 创新赋能启新程——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人才强企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凝心聚力铸英才 创新赋能启新程——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以人才强企战略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5-07-04 17:06:36 来源:陕西有色金属集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近年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色西勘院”)紧扣“勘研先行、材装并进、高端绿色、产链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四支队伍”建设,系统推进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技能传承三大领域协同突破,形成“以人才链驱动创新链,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科技创新,打造产业升级“最强引擎”

有色西勘院以“科学家+工程师”“工程师+创新团队”双轮驱动,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高层次人才引领,锻造战略科技力量。精准引才筑巢引凤。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立“高端人才+柔性引智”双轨机制。2024年引进2名院士、5名行业领军人才,尤其是战略领域核心人才刘杰、郝云鹏的加入,使省级“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增至4支,集团级团队1支,公司级4支,形成覆盖矿山治理、智能技术、节能环保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集群。协同创新突破瓶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形成“创新-实践-优化”的良性循环,年度技术专利申请量同比增20%。邱爱慈院士指导的“可控冲击波绿色采选技术”团队攻克高功率脉冲技术应用难题,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推动矿产开发向绿色低碳转型。2025年3支团队入选秦创原重点项目,聚焦有色金属工业高温污染物智能通风控制、CCUS地热能高效综合利用、放射性有机固废抗积碳催化转化三大技术瓶颈,联合高校产学研力量攻坚突破,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升级。梯度激励迸发新引擎。构建梯次化精准激励体系,激发产业科研队伍创新动能,公司实施三级梯队资金支持机制,实行“就高不重复”原则保障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推行分期兑付模式,形成“资金支撑-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的全周期正向激励闭环,全面激活“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创新效能。

现场技术攻坚,破解生产一线难题。标准化流程提质增效。建立“人员遴选-计划制定-申请立项-名单确定-现场实施-过程监督-资料整理-验收考核-成果应用”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2024年组建“工程师+创新团队”5支,获部级施工工法4项,完成现场技术革新1项。聚焦解决现场技术难题、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完成钻具优化、空气能改造等技术革新。如技术质量部团队通过钻具工法优化,年降成本约400万元。知识沉淀与共享机制。将攻关成果转化为企业标准、专利及论文,2024年参与师带徒结对培养的专业技术骨干发表论文104篇,获专利42件,主编或参编各类标准规范11项,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20项,主持参与各类工程项目3673项;获优秀工程奖254项(省部级以上57项),晋升高级职称18人,通过各类职业资格考试10人次。激励导向赋能创新。将优秀团队成果与省部级工法申报、公司“先进个人/西勘工匠”评选、年度评优加分直接挂钩,打通“创新价值-职业成长”转化通道。

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落地。平台共建共享。可控冲击波绿色采选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在邱爱慈院士的指导下,与集团、金钼股份等单位合作,推动“电磁脉冲辐射驱动可控冲击波技术与装备”实现工程化应用,该技术成果获得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跨界协同创新。推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与创新能力;与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运营模式,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赋能研发。以“数字化西勘”建设为突破口,以“数据中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为支撑,实现了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数字化重构,企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关键词: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为您推荐